近日重要與能源新聞不算多,首先是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報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呈現出逐步回暖勢頭,原油、黃金、鐵礦石等等價格均有所回升。二是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5月4日報收于389元/噸,與前一報告期持平。本報告期389元/噸的價格指數水平,較年初371元/噸上漲了18元/噸、漲幅為4.9%。三是中石油一季度出現虧損。四是中國太陽能產業或許能加速發展。五是媒體透露中國有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巨額補貼。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報告稱,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呈現出逐步回暖勢頭。在市場情緒改善和美元走弱的情況下,全球原油市場供應過剩局面將逐漸緩解。世界銀行預測,2016年原油價格將由此前預計的每桶37美元升至每桶41美元。預計今年的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供應過剩后會重新恢復平衡,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隨之將會小幅上升。據統計,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15美元/桶跌到26美元/桶,下跌77%。從2016年1月起,布倫特原油從底部開始上漲,截止到4月25日,漲幅達66%,為43美元/桶;從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國際黃金價格從1895美元/盎司跌至1049.4美元/盎司,跌幅達44.6%。2016年1月起,國際黃金價格開始從底部反彈,截止到4月26日,上漲了18%至1241.7美元/盎司。
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62%含鐵量鐵礦石現貨價格從193美元/噸跌至38.5美元/噸,跌幅達80%。2015年12月中旬起礦石價格起底回升,截止到4月26日,上漲60%至61.65美元/噸。推升大宗商品國際價格走高有多種原因。一是中國、印度的經濟表現良好,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刺激了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7%,印度經濟增長7.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還預測中國經濟2016年和2017年分別增長6.5%、6.2%,比1月份預測均調高了0.2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6年和2017年印度經濟都會保持7.5%的強勁增勢。二是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已持續很長時間,一些資源大國承受巨大壓力,相關企業的產能大幅收縮,企業庫存處在歷史低位。當全球市場需求有所回升時,大宗商品價格自然應聲反彈。三是美元走軟起到助推作用。美元走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但多數專家認為,擺脫疲軟取決于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還只是一個短期現象。
世界銀行報告預計,由于供應持續高企,2016年世界銀行跟蹤的所有主要大宗商品指標都會下跌,包括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在內的能源價格預計將比去年下跌19.3%。這比1月份預測的下滑24.7%要溫和一些。非能源類大宗商品如金屬礦產、農產品和化肥預計今年下跌5.1%,跌幅大于1月份預測的3.7%。此外,報告預計未來一年金屬價格將下跌8.2%,低于1月份預測的10.2%,這也符合對中國需求增長的預期。農產品價格跌幅預計將超過1月份的預測,原因是今年大多數糧油類大宗商品有望又是一個豐收年,能源成本下降也拉低了農業類大宗商品價格。
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僅增長0.5%,創下兩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的最低季度增幅,復蘇步伐并不穩健。歐洲和日本經濟呈現出企穩跡象,但復蘇態勢較為緩慢。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放緩,但目前放緩趨勢正逐步企穩。部分專家預測,國際油價目前維持在每桶45美元左右,如果主要產油國未來能達成凍產協議,油價有望重上50美元大關,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油價繼續長期大幅攀升不太現實。由于全球經濟面臨一定下行風險,國際金融市場暗流涌動,黃金再次展現出最佳避險功能,未來價格有可能震蕩走高。而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等市場需求缺乏后勁,價格持續走高存疑。
今年一季度,中石油凈虧損137.85億元,躍居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虧損額之冠。另據年報顯示,中石油管理費用中“職工薪酬”一項從2014年的297.09億元降至2015年的289.59億元,下調幅度達7.5億元,位居上市公司之首。中石油高層與中層薪資減少大約三分之一。專家認為,國際油價在60美元以上,中國的石油企業才能盈利。這表明中國石油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5月4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89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4月27日至5月3日)與前一報告期持平。本報告期價格指數水平,較年初371元/噸上漲了18元/噸、漲幅為4.9%。專家認為,如果各地去產能政策能完全落實,動力煤價5月份會穩中有漲。不過,在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短期難以改變的情況下,煤價要恢復到2011年的高位或短期大幅上漲都是不現實的。
但今年春節前,國務院發布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隨后國土資源部、人社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分別圍繞人員安置、土地、安全、金融等密集下發四個專項配套文件。同時多個省份也紛紛制定細化方案、提速落實到具體單位,力度遠超市場預期。
以產煤大省山西為例,到2020年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占當前山西省9.0925億噸在產能的11%。內蒙古則提出引導退出產能4959萬噸;按276個工作日重新核定產能,引導減量化生產1.29億噸。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近日山西朔州、臨汾等地部分動力煤價格比上周上漲5元/噸;山東濟寧、棗莊部分品質動力煤價格上漲10元/噸。而煉焦煤的價格漲幅則普遍在10元-20元/噸。當前利好利空因素交織,煤炭供需雙方進入博弈階段,短期來看,產地煤價將進入鞏固階段,維持一段時間平穩走勢,長期來看,隨著國家煤炭供給側改革落實,產地煤炭供給量將大幅縮減,而且大型煤企在削減產能的同時,煤炭外購量增幅明顯,外購煤價格勢必要上漲,未來或在一定程度上拉升產地煤炭價格。動力煤相對過剩狀態難以根本改觀,但過剩壓力有望緩解,價格有望低位回升;煤炭進口量有可能明顯反彈。未來幾個月煤炭供求依然寬松、市場價格低位波動的可能性較大,進口量也很難大幅反彈。
另外根據中電聯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1-3月,火電發電量持續負增長,同比下降2.2%?;痣娫O備利用小時1006小時(其中煤電1054小時),同比降低108小時,已連續二十個月同比降低,為近十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中國煤炭價格能夠穩定幾成奢望,煤炭企業對此應有充分準備并制訂相應對策。今年一季度的新增火電裝機使得全國火電裝機容量一舉突破10億千瓦,但2015年火電利用小時數僅4329小時。在火電發電量同比下降2.3%和全社會用電量增長僅0.5%的情況下,全年新增煤電裝機5200萬千瓦?;痣娎眯r數僅4329小時,同比降低410小時,為1969年來的年度最低值,中國應當盡早限制燃燒電廠發展。
另據報道,十二五”期間,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增長168倍,超越所有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3500萬千瓦裝機目標。根據2015年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預計到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累計將達到150吉瓦,未來五年,中國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平均為20吉瓦,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近年來,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大幅增長。2008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量僅為6.6吉瓦,累計裝機容量為16.5吉瓦;但2014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量已達到47吉瓦,累計裝機量達到188.8吉瓦。業界預計到2017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量將達到65吉瓦-73吉瓦。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已逐步成為全球重要的太陽能光伏市場之一。
2013年至2015年,中國連續三年新增裝機容量全球排名第一。2014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10.6吉瓦,累計裝機量達到28吉瓦;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5.13吉瓦,累計裝機容量43.18吉瓦,較2014年增長42.74%。大多數的光伏企業近兩年來都實現了扭虧為盈%。
未來太陽能成替代能源可期,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年》的預測,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100吉瓦、400吉瓦和1000吉瓦,屆時太陽能將從目前的補充能源過渡為替代能源,并逐步成為中國能源體系的主力能源之一。201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14萬千瓦。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31萬千瓦,同比增加52%,其中,光伏電站432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703萬千瓦。
十三五時期,中國光伏產業面臨著獨一無二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技術亟待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轉型、投融資創新等多方面的挑戰,其中技術創新研發是其中最根本和最基本的任務。除了總裝機的快速增長、技術創新迭代加速外,分布式光伏成為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也是未來光伏業發展的重要陣地和市場。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5年全國累計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的省區達11個,西部地區主要建設集中式地面電站,中東部地區主要建設分布式電站,江蘇、浙江、山東、安徽分布式電站規模已超過100萬千瓦。
由于太陽能、風電、水電等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國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已出現產能過剩,燃煤發電也將出現過剩,應當及時限制新的燃燒電廠上馬,防止投資失誤。特別是各地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受到限制。中國仍需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根據媒體統計,2015年2845家上市公司中有52家上市公司獲得了1673億元政府補貼,其中,A股十大補貼王中,央企占據了七席。這十大補貼王共計獲得政府補貼328億元。此外,能源、汽車、鋼鐵等行業也有大師補貼。數據顯示,除去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去年A股十大補貼王分別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遠洋、東方航空、上汽集團、江淮汽車、中興通訊、南方航空、長江電力和中國核電。這十大補貼王共計獲得政府補貼328億元。除了上汽集團、江淮汽車和中興通訊以外,其余均為央企。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別獲得50億元、48億元的政府補貼。不少央企更是因為政府補貼轉虧為盈。中國遠洋、中國鋁業、中國中車去年分別獲得政府補貼43億元、18億元、16億元。中國政府應當降低補貼、鼓勵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以防止新的僵尸企業出現。虧損企業也應當及早轉型扭虧為盈,或重組兼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