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對話江蘇省常熟市市長惠建林
常熟市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江蘇生態省建設要求,按照"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防治污染與生態建設一起抓"的總體思路,加快實施《常熟市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全市生態文明水平,力爭在全國率先建成同類城市中生態文明示范城市。
和誰對話?
惠建林,漢族,1964年2月生,江蘇蘇州人,大學學歷。歷任江蘇省建委辦公室秘書、副科級秘書,蘇州市建委辦公室副科級秘書,蘇州市建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蘇州市建委副主任、黨組成員,蘇州市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蘇州市平江區委書記?,F任常熟市市長。
為什么對話?
江蘇省常熟市于2006年獲得國家首批生態市稱號,2009年被環境保護部列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走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被譽為"江南生態明珠"。那么,常熟市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互動?在已經開始的"十二五"常熟市又將采取哪些新舉措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對話人 惠建林 江蘇省常熟市市長
采訪人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李莉 范圣楠 記者 閆艷 高杰
點擊一
焦點關注 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互動
關鍵思路 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健全制度保障
記者:常熟市于2006年獲得國家首批生態市稱號,2009年又被環境保護部列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請問常熟市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互動?
惠建林:常熟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是一個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個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綜合實力和基本競爭力一直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同時,常熟市更是一個風景秀美、適宜人居,山、水、城融為一體的生態之城。
近年來,常熟市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名城、促進綠色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把生態文明作為推進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把污染減排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道路。
首先,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將城市周邊120平方公里劃為城市核心生態圈進行規劃建設,虞山尚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昆承湖區域生態治理初現成效,南湖生態修復全面啟動,沙家浜濕地公園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加快"綠色常熟"建設,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1.2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8.53平方米。污染減排全面完成,"十一五"累計實施減排工程150多個,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削減19.5%和47.9%,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污染減排任務。全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97.47%,空氣環境質量優于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始終保持在340天以上;全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其次,積極培育生態產業。常熟市把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積極推行綠色發展。"十一五"期間,常熟市累計勸停、拒批總投資超過20億元的重污染項目360多個,集中開展"六小一無"行業專項整治,關停并轉了800多家"六小一無"企業,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支持綠色發展。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不同層面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循環經濟典型,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已初成框架。
第三,健全完善制度保障。常熟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負責、社會參與、輿論監督"的工作制度。根據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研究和制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考核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各地、各部門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圍,列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提高考核的約束力。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重大事項督辦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重點工程,形成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機制。環境基礎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在江蘇省率先啟動"數字環保"系統建設,率先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工作,率先推進排污企業環境分類管理制度。
點擊二
焦點關注 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瓶頸制約如何破解
關鍵思路 加快轉型升級、加速城鄉一體、加大生態投入
記者: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但不少地方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產業結構調整不順以及農村環境保護推進困難等問題。那么常熟市如何破解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瓶頸制約?
惠建林:常熟市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同樣也遇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特定階段的制約問題,我們主要采取了3方面的措施,努力破解制約瓶頸。
第一,加快轉型升級。常熟市的人均水資源和耕地面積分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5和3/5,環境承載力有限,資源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如果沿襲高耗能、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增長模式,不僅環境容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也難以持續,因此常熟市確定了"環保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方針,強化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緊緊圍繞產業升級轉型,把政府調控的"有形之手"與市場機制的"無形之手"有機結合起來,切實發揮環境保護的引導、倒逼和服務作用,優化三次產業,先后引進了一批高科技、低污染的新興項目,淘汰了小化工、小電鍍等一批落后產能。建成了全國縣級城市中惟一一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引領和推進全市的產業轉型與升級。積極開展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活動,以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為代表的綠色發展氛圍日益濃厚。目前常熟市已經開始走上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之路。
第二,加速城鄉一體。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常熟市全面實施了城鄉一體化建設,在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工程建設,"十一五"末全市農村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85%,其他農村區域也達到50%;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開展農村河道整治和村莊綠化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環境優美鎮實現了"滿堂紅",全市131個村建成了江蘇省生態村,蔣巷村還建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村;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示范工程建設,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開展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有機食品基地及節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設,打造現代生態農業,形成了以生態農業為主導的農村生態體系,夯實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第三,加大生態投入。資金投入是生態文明建設必備的物質基礎,近幾年來,常熟市強化政府在生態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投入機制,進一步完善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等領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全市用于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達130多億元,是"十五"期間的1.6倍,其中僅生態文明建設以獎代補資金就近1.8億元。
點擊三
焦點關注 如何實現生態財富共享
關鍵思路 建設"兩型"社會、繁榮生態文化、提升幸福指數
記者:良好的環境是人民生產生活的寶貴財富。常熟市如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生態財富共享?
惠建林:建設生態文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享受更多的生態財富。為盡快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主要做了3方面的工作。
建設"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常熟市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重點實施了一大批與廣大市民日常生活關聯度較大的綠色民生工程,包括綠色公交系統建設、太陽能路燈改造、太陽能屋頂示范、住宅建筑節能以及廢舊電器回收等工程。特別是公共自行車工程,有效減少了機動車尾氣排放,切實改善了城區交通擁堵現象,更便于市民在城區的短途出行,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目前,常熟市正在規劃覆蓋城市主要區域的步行道系統,努力使低碳城市建設成為常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繁榮生態文化。常熟市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質、富有江南地域風情、蘊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盛贊常熟是"江南文化的生態典范",這是常熟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名城建設有機融合的完美寫照。2009年以來,常熟已成功舉辦了3屆以生態文化為核心的江南文化節。所以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了常熟獨特的文化優勢,一是讓生態修復與文化建設有機融合。在推進尚湖、昆承湖、南湖等區域生態修復的過程中,注重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融入更多的生態、環保、綠色、低碳元素,使每一個生態修復工程都成為江南文化的代表作。二是促進生態產業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與江南文化有機融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使生態鎮(村)、濕地公園等成為廣大市民和游客領略江南水鄉風情的最佳去處。三是使生態教育與文化教育相互促進。在全市中小學校、社區已全部建成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國際生態學校、低碳社區建設,使每一個常熟市民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生態文明成果的享受者。
提升幸福指數。近幾年來,常熟市全面開展了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整治,城鄉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2010年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為91.08%,在江蘇省參與調查的40多個市縣中名列前茅。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常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的環境問題入手,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更干凈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氣、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努力讓廣大群眾在物質財富增加的同時,充分享受優美環境帶來的生態財富,在良好的環境中不斷提升幸福指數。
點擊四
焦點關注 "十二五"生態文明建設新舉措
關鍵思路 全民參與、全面轉型、全力跨越
記者:經過幾年的真抓實干、不懈努力,常熟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請問"十二五"期間,常熟市在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什么新的舉措?
惠建林: "十二五"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期,常熟市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江蘇生態省建設的要求,按照"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防治污染與生態建設一起抓"的總體思路,加快實施《常熟市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全市生態文明水平,力爭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具體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
全民參與。廣大人民群眾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受益者,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直接參與者。要把創建生態文明鎮村、低碳社區、環境友好型企業、國際生態學校、綠色家庭等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公民在踐行生態文明方面的積極作用,共同建設美好生態家園。一是建立綠色環保全民教育機制。以社區、學校、家庭等為陣地,全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引導綠色企業走進社區、走進學校,開展"校企(社企)互動環境教育"活動,進一步豐富環境教育的形式,提升環境教育活力。二是完善綠色環保公眾參與機制。以建設項目環境許可聽證會、環境網上生態論壇、社區圓桌會議等形式,積極推動社會各界參與環境保護,建立暢通的綠色溝通渠道。三是建立綠色消費文化氛圍。在全社會倡導生態、健康、低碳的消費理念,積極培育"綠色賓館"、"綠色商場"、"有機食品基地"等綠色消費細胞,通過綠色家庭評比、閑置物品置換等活動,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全面轉型。生態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全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以循環經濟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依托岸線資源和現有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集群,促進優質產業積累,把沿江地區打造成國際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建成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將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產業園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的集聚效應,重點引進光電子、集成電路等高端產業,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常熟高新技術產業園將重點圍繞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對區域經濟貢獻大的基地型項目,加快關聯產業配套招商,形成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的集聚效應,建成省級低碳產業園。常熟新材料產業園將建成具有國家一流生態型氟化學工業生產、研發基地的高科技園區,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全力跨越。不久前召開的中共江蘇省常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生態文明創建工程列為"十二五"期間全市重點實施的"十大工程"之一,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我們將緊緊圍繞"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這一目標,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努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局面,逐步建立起可持續的產業體系、健康穩定的自然系統、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讓常熟市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民更幸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