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9月12-14日,以“綠色 持續 共生 向新”為主題的“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在江蘇常州武進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發表了《新型交通能源設施多方協同發展》的主旨演講。
大家下午好!我上周參加了慕尼黑車展,德國總理在會上發言,說德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德國政府將出1100億歐元支持德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其中有550億歐元是指出基礎設施。由此可見,新型的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是極其重要的,可以這么說,沒有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就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車。
我們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正在推動汽車用能體系的變革,新能源汽車補能基礎設施是支撐低碳、零碳交通發展的基礎,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汽車用能體系的變革,也驅動了交通能源基礎設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現階段,我國充換電、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正在快速增長,但是新型的能源設施仍然相對滯后。比如到2025年我們每天需要2000萬度電的充電量。
交通能源的基礎設施體系正在加速重構,新技術、新模式正在不斷涌現,在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的驅使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的體系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油、氣、氫、電、光等能源交織并存,融合發展趨勢凸顯,充電、換電、分布式能源、儲能、充電檢測等等、包括加氫,所有這些環節都有不同的表現。在加氫方面,除了要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的經濟性以外,還要因地制宜的展開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應用,如果沒有可再生能源制氫,是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談談挑戰,我們新能源汽車發展超過預期,需要進一步加強新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與汽車產業的協同發展,積極應對基礎設施規模不足、電網側配套不足、技術標準協同不足等潛在的風險挑戰。
對策,新能源基礎設施需要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協同發展,比如大功率的充電需要更高的平臺電壓,更大電池倍率等等,企業應該在此層面做出布局,換電的發展也需要在電池標準布局上進行協同。在設備側,應該加強智能化設備研發、設計及智能化的結算,特別是各個服務商與各車輛產品的數據互聯互通,讓車輛能夠自動匹配到基礎設施地址、狀況、功率等特性,在云端實現智能協同服務。
如何推進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與新型的電力系統的協同,電動汽車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這已經成了汽車行業與能源行業的共識,要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可調節資源,實現新能源的充分消納和靈活控制,也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內在要求。比如新型電力系統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是削峰填谷,而新能源汽車的要求是對電網沖擊很大,負荷高,新能源汽車要充新能源的電。
談談挑戰和潛力,在挑戰方面,有城市配網層面的,有跨區域省間電網層面的。在潛力方面,電動汽車是交通領域在電氣化的重要增量,按2030年1億輛電動汽車估算,新增用電將增加13500萬千瓦/時,電動汽車具備可中斷、可調節性的特點,可以天然匹配電網,可以有效的提升電網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充分利用車載電池的儲備性能,在調峰、備用等方面會有重要作用,促進電網的優化運行。預計到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的裝機量將達到15到20億千瓦/時之間,通過對動力電池負荷的有效引導,可以節省大量資源,構建新型的電力系統。
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發展,要增強電源協同優化的能力,要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要加快新型儲能技術的規模化的應用。
這是一個城市能源系統,我們城市間的基礎設施規模差異比較大,建設發展不均衡。當前的充電基礎設施已經形成以東部、中部等大城市為主的格局,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充電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少。主要是發達城市的充電站規模比較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充電建設比較完備。從充電樁的密度來看,城市間的規模差距依然明顯,以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為標志進行分類發現,南方城市充電樁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0臺,北方城市是11臺,排名前六的城市全部為南方城市。
基礎設施與城市規劃協同的挑戰。一是設施運行效能低,應用場景受限制,存量空間還需要轉型,供給模式不集約,空間規劃存在盲區,設施建設缺乏管控,標準規范不健全,配套政策還待完善。
新型的交通基礎設施與城市規劃的發展的對策,要建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監測平臺,更新存量空間的交通能源設施供給模式,加強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協同管控,完善交通能源設施與城市規劃協同的政策規范體系。
我談一下新型的交通能源基礎設施與城市對外交通的協同。隨著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的發展,續航里程增加以及主要城市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的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出行需求已經從城內逐漸擴展到城際間以及高速公路等場景。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均在政策層面強化了城市對外交通體系的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布局。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規劃,提出要建設便捷高效、適度超前的充換電網絡,北京市、廣州市、貴州省、河南省等地區也相繼出臺面向高速公路、交通樞紐、城鄉地區、旅游景區的充換電基礎設施規劃布局。
我們再談一下挑戰。近幾年我們國家的城市對外交通體系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但是城際間交通能源的基礎設施仍然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這個大家也看見節假日時間高速充電的問題,一片抱怨。城市間的充換電體系分布不均。一是充電設施不合理,與能源需求時空不協調,二是設施設備種類單一,缺少對多用能主體的綜合考慮。三是設施利用和運營不佳,難以形成對綠色出行的引導作用。
我們基礎設施與對外交通體系的對策。面向各個城市對外出行的各個場景要分解新能源汽車出行的過程,分析各場景下的能源需求和特征,對補能需求、時空分布的精確的基礎上,考慮多主體用能差異和設施適用性,融合能源網絡與交通網絡適度超前的對設施空間布局、類型設計和容量規劃。從整體上提升對外出行網絡的能源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為長距離綠色出行提供便利。
車路協同還需要建立一套政策標準體系,加強推動車、路、城協同的政策體系構建,將原來各行業的自有的政策有機融合起來,要加快城市內、城市間的標準統一。不同城市研究機構之間要加強交流溝通,協同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及時推動已形成的標準化成果在城市間實施與推廣,逐步實現更大區域內的互聯互通。
一是要跨行業的政策融合,汽車行業、能源行業、交通行業、互聯網行業等等,就是車、能、路、云的協調發展。要跨區域政策互通,堅持利用驅動、統籌引領、動態修訂,依照車、能、路、云協同技術迭代及場景落地的需求,遵循系統性原則,依次制定相關的標準。
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國網和電動汽車居民的充換電基礎設施的改造項目。去年12月以來,無感有線充電在京津冀地區推廣,覆蓋用戶7000人,完成了社區充電31萬次,集中有序充電訂單13萬次,因此有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用戶及國家的經濟效益。
國網還有另外一個,就是國家電投還有一個綠氫交通,煤、光、儲充電一體化的建設項目,國電投在上海開展的項目,項目由20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光伏容量6兆瓦,2座集中式換電站,80臺換電重卡構成,本著綠氫交通環保的概念,項目換電站的電源接入,引到10千伏配電室,采用光伏和煤電雙電源輸入,并優先消納光伏電力。夜間或白天光伏出力不穩時,則由煤電機組的用電轉供。
我今天的匯報就到這里。但是我最后還要講一句,就是我們上半年政治局會議也是提出了要發展中國的先進行業,其中提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國家的支持點就是新型的交通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