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反思中亞管道若干問題

2018-07-11 09:54:52 中國能源網   作者: 余家豪  

中國和中亞的能源合作歷史悠久,覆蓋油氣開發和電力設施等多個方面,其中中亞天然氣管道是該地區互聯互通的支柱之一:對外支持“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是數個國家重要計劃的骨干部分;對內進口天然氣,能緩解中國能源以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壓力。

2009年,中國和中亞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四國合作,建造了長達3666公里的中亞天然氣管道。這是中國第一條進口天然氣管道,也是土庫曼斯坦將天然氣輸往亞洲新市場的關鍵計劃。

2017年適逢中國加大煤改氣力度,以改善空氣質量,天然氣需求超預期,卻碰上中亞天然氣供應“掉鏈子”,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北方公司唯有壓減銷售氣量,進一步加劇了“氣荒”。

此時又適逢冬天,這一幕彷佛在重演2009年俄烏天然氣糾紛,令人開始關心從中亞進口天然氣的實際經濟效益。現在,我們是時候探討一下天然氣長期照付不議合同的利弊、LNG貿易帶來的變通方案、周邊地區對天然氣談判的影響、以及國際法保障等問題。

回顧中亞天然氣管道

中亞天然氣管道是中國第一條進口天然氣管道,也是土庫曼斯坦將天然氣輸往亞洲新市場的關鍵計劃。到目前,中國與中亞國家已經建成了并行的A、B、C三條管線,以土庫曼斯坦為起點,經過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接連中國西氣東輸管道,并延伸到了香港,三條管道全線輸氣能力達每年550億立方米。另外,中國與中亞正在修建D線,取道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額外提供高達每年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中國亦是世界天然氣消費大國之一,占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的5.9%,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里比例占6.3%,跟發達國家還有距離,市場空間非常大,加上天然氣又是大氣污染治理里替代煤的重要能源,所以中國天然氣發展速度很快。同時,中國非常依賴進口天然氣,中亞天然氣目前占我國進口的比例約為40%,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進口天然氣1900多億立方米,凸顯中國對中亞能源輸出的追求。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的流入有助于滿足中國能源需求,多元化進口渠道,穩定中國的整體消費結構,同時天然氣又是一種主要的清潔能源,有助于中國推進煤改氣,改善霧霾情況。

從保障國內天然氣供應的角度來說,中亞天然氣管道無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中亞供氣偶爾也會出現掉鏈子的情況,比如2017年冬天,氣源國土庫曼斯坦突然減少供應,使中亞天然氣管道日供應量比計劃低約4000萬立方米。

有分析認為2017年淡季時,中國因為國內工業和發電用氣需求上漲,10月前已經執行了全年里大部分的中亞天然氣合同量,所以后繼無氣。不過,如果合同里有月度最低供氣量條款,供應方就不可以夏季回補冬季短供,不能達成月度供氣量,供應方將構成違約。

經濟效益方面,在中亞管道投產后,進口中亞天然氣一直存在虧損。以2010年為例,中國從中亞進口64億立方米天然氣,虧損超過50億元,到了2013年,虧損更高達282億元。在“氣荒”前,中亞氣在新疆到岸價為每立方米1.29元,比當地非居民用氣門站價基每立方米1.05元高,在上海還要加上管線運輸成本,也比上海門站價每立方米2.08元高。

考慮到中石油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進口中亞天然氣成本的問題固然要從國內天然氣體制和價格改革的角度去解決,但亦需思考對外進口中亞天然氣一些細節,以及其他變通方法。

長期合同照付不議利弊

在國際天然氣交易里,買賣雙方考慮到開發投資金額巨大,多簽署時限為20-30年的長期合約,而且會加上照付不議條款。照付不議條款的意思是,無論供應方是否需要合同約定的天然氣,或者市場價格出現變動,付費不得更改,仍得按合同金額和最低合同量付款,供應方也需按合同約定氣量供應。

天然氣年購買量一般有約10%的浮動空間,價格由定價公式厘訂,并與國際油價掛鉤,每三年根據國際市場情況進行復議。這種長期合同,對投資者有利有弊。首先,長期天然氣合同能確保天然氣長遠供應,尤其是偏遠地區。長期天然氣合同亦有助于消費者在一般情況下抑制氣價波動。同時,長期天然氣合同大多附帶基礎設施,也能降低建筑費用,有利地方發展。

不過,長期天然氣合同也帶有風險。它可能會令買方長期面對天然氣供過于求的問題,或者導致買家在未來所支付的氣價高于市場水平,被逼調整己身市場制度和銷售方案。

天然氣長期合同大多包含照付不議條款,這也是爭議所在。照付不議條款在大型能源項目中很常見,主要目的是為了平抑投資風險,保證供應方在項目里的收益,也是供應方在有限追索權條件下的融資手段。

在一般天然氣交易里,供應方主要關注兩個風險:市場需求風險和市場價格風險。照付不議條款把前者轉移給買方,供應方只管理市場價格風險,無論市場環境對供應商是否有利,都能每年獲得穩定收益。換句話說,即便市場價格跌至低于合同約定價格水平,或者合同約定氣量遠超于買方需求,買方仍然有責任按合同付款收貨。需要指出的是,照付不議條款的最低合同購買氣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是年情況作出調整。可以調整的情況包括供應方未能供氣,或者供應商的天然氣不符合質量標準,或者買家因不可抗力接收不了天然氣。如出現以上情況,買方不用為該部分氣量付款。

商業上,天然氣市場價格跌至低于合同水平的話,該長期合同便成為買方的負債,這個癥結在能源行業一直揮之不去。照付不議條款本身也有風險,這類合同大多是捆綁式天然氣銷售服務,一開始針對某個監管體制而制定,經過長期運作,合同結束或者重新談判合同的話,新運作模式的經濟效益可能大減。

就天然氣供應合同而言,隨著天然氣市場供求條件和監管結構產生變化,照付不議條款可能衍生重大責任問題。以美國為例,80年代天然氣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令很多簽訂州際管道長期合同的能源公司出現巨大負債問題。當時,這些合同基本上變了擱淺資產,蒸發了數百億美元。照付不議條款的責任壓力令買方提出重新談判合同,繼而導致法律糾紛,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和法庭處理了數百單訴訟,大多是該條款引起的爭議,當時令美國很多業內人士反思長期定價天然氣合同的利弊。

天然氣合同由長轉短

在過去的40年里,天然氣行業一直在發生變化。最初幾乎所有天然氣合同都是5年或更長的長期合同,但從90年代后期開始,尤其在近十年,國際天然氣交易和運輸合同都大幅縮短,原因主要在于市場變動和監管問題。

現在天然氣市場跟十多年前簽訂長期合同的環境有很大分別:當時政府對治理市場的參與比較多,現在的市場主要由各方競爭力主導,長期合同里照付不議讓巨大負債問題進一步惡化,把買家暴露于市場波動。另一方面,天然氣商品化之下,短期合同的收益率更高,長期合同的回報率可能不足以抵消投資者的投入。現在市場比以往更加復雜和波動,零售公司的崛起加大了長期合同的監管風險,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變低,加上市場越來越難作長遠預測,同時氣源越來越充足,所以投資者大多轉向短期合同。

簽訂長期合同的出發點大多是為了確保長遠天然氣供應,不過在現今市場,天然氣不存在短缺問題。從商業角度來看,長期合同價值不大。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現在天然氣市場更加金融化,相關金融產品也比過去十年多,這意味著天然氣公司可以利用金融對沖解決未來的需求,而不是長期合同。相比前者涉及的付現成本,長期合同更有可能成為債務可能。金融產品一般成本不低,但比長期合同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溫和。

歷史表明,過度依賴長期合同和照付不議條款,會增加投資者的負債水平,更可能會導致市場失衡。縮短合同期限或者轉向指數定價,雖然價格波動變大,但能減少負債和相關風險。天然氣交易一般采取投資組合方法,以緩解極端風險的可能性。以美國跨州天然氣市場為例,長期合同已經不再主導天然氣市場,短期合同正在刺激天然氣流動增長,并惠及行業和消費者。不過,在投資組合里仍有理由考慮少量天然氣的長期合同,用作對沖價格波動的工具,降低交易成本,通過組合管理風險。

土庫曼十年氣價談判策略

中亞天然氣管道合作的另一問題是中方在新一輪的價格談判中陷入被動,這是中亞國家十多年來談判策略的目的。

出口多元化和價格談判是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策略的核心部分。土庫曼斯坦探明自身天然氣儲量世界第四大,數十年來不斷與國際市場對接起來,從不會忠于任何一個買家。對于土庫曼斯坦而言,中亞天然氣管道有助于該國能源出口多元化,當初決定與中國合作,是希望借其力量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在管道開通之前,近70%的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出口通過俄羅斯管道輸送,接近被壟斷,類似現在中國的情形。所以,現在土庫曼斯坦想要擺脫中國控制。

2016年開始,土庫曼斯坦出口格局出現轉變。俄羅斯因為價格原因決定停止從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轉為從烏茲別克斯坦購買。伊朗與土庫曼斯坦有債務糾紛,亦叫停進口土氣。中國成為土氣主要買家,這關系跟十多年前俄土天然氣關系很像。

目前,在新一輪價格復議窗口期開始后,中亞D線供氣價格正在商談之中,復議結果將影響新合同的價格。目前部分出口到中國的土氣收益用作支援中國開發土庫曼斯坦氣田的費用,土庫曼斯坦的實際收益打了折扣,因此土方在談判上不會掉以輕心。再者,中亞天然氣管道開發到D線,土庫曼斯坦對中國的依賴越來越嚴重,有違透過中亞天然氣管線提升出口多元化的初衷。

出口單一化的形勢下,土庫曼斯坦在新的天然氣合作談判里,將處于弱勢。土庫曼斯坦非常希望能多元化其天然氣出口路線。為此,土庫曼斯坦正在積極推動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TAPI)建設,同時歐洲也計劃多元化氣源,土方也積極在與歐洲國家接觸長協,希望把土氣引入歐洲市場。

土庫曼斯坦擁有探明的世界第四大天然氣儲量,天然氣交易是其生存之道。但同時夾在中國、俄羅斯等列強中間,在夾縫里生存的小國,總得采取平衡大國的策略。

牛津能源研究院兼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白根旭教授表示,中國可以利用一樣的策略應對土庫曼斯坦,也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龐大市場,引起俄羅斯和中亞競爭。如果中俄天然氣合作取得進展,尤其是阿爾泰管線西伯利亞力量二管線的合作,這將對中亞出口天然氣構成一定的壓力,甚至可能促使土在談判上讓步。十年多前,中俄之間也在商討天然氣合作,但因為價格分歧僵持不下。那時,氣價相對較低的土庫曼斯坦從俄羅斯手里贏得中國的天然氣訂單,后來中國在與俄羅斯的定價爭議中,利用土氣和中亞管線為部分議價籌碼,達成交易談判,并獲得優惠利率。這其實都是一樣的策略,現在不過是調換三方位置,原樣復制。

國際法保障供應與運輸

這次中亞天然氣管道“掉鏈子”,不禁令人反思如何妥善處理能源投資和運輸的糾紛。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能源聯系將日益密切。現在已有大量電網、通訊網、油氣管網等互聯互通的能源項目,需要保障的海外能源利益越來越多,相關貿易爭端及跨境運輸問題也日趨突出,但中國尚缺乏相關法律框架來保障海外能源投資的安全。以中亞天然氣管道為例,目前一般是透過四國協調會協調,這次土氣供應出現問題,中國政府和中石油外派多個工作小組協調督促。

其實,類似糾紛受到《能源憲章條約》等國際法約束。《能源憲章條約》,是針對國際能源領域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條約,其合作框架包括投資保護、能源貿易和運輸保護、能源效率及爭端解決等幾部分,對象是各國的能源生產者、消費者和運輸者,可以說是能源界的WTO。中亞天然氣管道的過境國均是能源憲章成員國,如果中國也加入能源憲章,當這些國家之間發生糾紛導致供氣中斷時,中國就能運用相關的國際法律手段來追究責任和獲得賠償。

能源合作仗賴全球能源治理,隨著海外能源合作的增多,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與海外能源投資目的地國家從雙邊合作走向多邊合作形式。中國已于2001年成為能源憲章的觀察國,并一直有派觀察員到憲章秘書處工作交流,并已簽署《能源憲章宣言》。中國可以進一步加強參與過境運輸等法律草案的研究和討論,提升自己在制定規則時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在讓中國及中國企業受到《條約》及其他草案的法律保護的同時,也能引進有利中國的觀點。

當然,能源憲章只是其中一個選擇,中國也可以參考現有成熟的國際能源機構,取長補短,培養相關的國際組織運作人才和國際法專家,成立以中國主導的仲裁機制,推動亞洲的多邊能源合作,保障該區域能源領域的貿易、投資和運輸活動。

本文原載于《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