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尼爾預測:到2041年(后修正為2039年,再后來修正為2032年),金磚四國的經濟實力將超越六個最大的西方經濟體(美、英、法、德、意、日),成為代表21世紀經濟的支柱。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人對奧尼爾的觀點嗤之以鼻,因為它顛覆了西方的傳統觀念;還有人則是冷嘲熱諷,認為高盛是在利用這個概念擴大其全球影響力,以增加盈利。2001年奧尼爾發明"金磚"一詞時,他僅到訪過金磚四國中的中國,也不會這四國的語言。然而,隨后幾年的現實表明,這并不妨礙"金磚四國"成為幾乎無處不在的金融術語,左右一代投資者、金融家和政策制定者看待新興市場的方式,同時也表達了西方世界的影響力發生根本轉變的觀點。
吉姆·奧尼爾出生于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名郵差,奧尼爾從小喜歡踢足球。在謝菲爾德大學就讀期間,他發現了自己對于經濟學的熱愛。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后,奧尼爾曾作為外匯分析師就職于倫敦金融城的若干家銀行,直到1995年加入高盛,擔任經濟研究組聯席主管。
2001年9月11日,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飛機飛近紐約世貿雙塔時,奧尼爾正在主持一個全球視頻電話會議。會議開到一半,紐約與會者的面孔旋即從屏幕上消失。稍后奧尼爾得知,員工都被安全疏散。隨后的幾天,他的頭腦開始飛快運轉,作為外匯分析師,奧尼爾一直是全球化熱情的擁護者,并醉心于亞洲實力的日漸提升。在他看來,曼哈頓的恐怖事件恰恰有力地證明了非西方世界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911事件告訴我,美國化不可能成為未來全球化的模式--也不應該成為",他表示,"全球化若想要前進,就必須為更多人所接受……但不是通過將占主導地位的美國社會與價值觀以及社會結構強加他人。"
縱覽全球后,奧尼爾對四個國家越來越著迷: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四個國家之間不存在什么關聯,地理位置它們相距甚遠,文化觀念各不相同,宗教信仰迥然有異,經濟狀況截然不同,外交目標、政府形式也各有差異;它們從未作為一個陣營互動過,也從未視自己為一個集體。不過,在2001年時,這四個國家崛起的因素一直存在,這些因素包括大量的人口,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欠發達的經濟,不斷提高的生產率,愿意接納全球市場和全球化,連接到全球市場的通信和交通獲得巨大改進,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得益于關稅下降的世界貿易繁榮等等。對奧尼爾來說,這些特點足以使它們成為天生的兄弟姐妹,因為它們都具備未來實現迅速增長、讓全球GDP增速達到空前規模的潛質。
興奮不已的奧尼爾試圖給這個群體起名,鑒于中國無疑是老大,把它的名字放在最前面合情合理,但他認為Crib(中文"嬰兒床"),一個與嬰兒有關的詞,顯得有些降尊紆貴。2001年11月30日,奧尼爾推出了自己的重要理論:高盛全球經濟研究報告第66號,《打造更好的全球經濟金磚》。"金磚四國"橫空出世。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