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來看,地熱資源開發與利用將在國家層面上成為重中之重。這也明確了中國能源轉型發展方向:全球環境下的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將進一步加快,新興產業的“契機”來臨。
工人在雄縣地熱供暖換熱站內例行巡查。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雄安新區是東部地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地區,沒有之一。”8月17日于東營舉行的海利豐·2017第九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上,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熱研究室主任王貴玲如此評價。
據介紹,雄安新區水熱型地熱資源儲量大、埋藏淺、溫度高、水質好、回灌容易。“要保障它的可持續利用,實現大規模利用是有前景的。”王貴玲說。發揮地熱資源潛力的前提,則是堅持先勘察、后規劃原則,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確保千年雄安地熱能可持續利用,而不要一窩蜂地上馬。”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處長吳愛民在8月19日舉行的2017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上表示。
雄縣——首個無煙城
地熱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資源量大、供應穩定、分布廣泛以及開發利用清潔環保的特點,是一種現實并富有競爭力的資源。地熱利用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供暖是其主要應用領域之一。
從2009年雄縣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旗下的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地熱開發合作協議》開始,雄縣就走上了一條獨有的清潔發展之路。目前,雄縣供暖已經基本實現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零排放”,每年可替代標煤12萬噸,成為中國首個“無煙城”。雄縣地熱發展的模式——“雄縣模式”已經得到國家能源局、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據了解,雄縣采用的新技術,最大特點就是取熱不取水,將地熱水回灌,保證了可持續開發。所謂回灌,實際上是一種采灌平衡技術,也即每打一眼井開采地熱水,就另打一眼井,將熱能置換后的地熱水回灌到地下,并且兩眼井的井底要保證處于同一地層,以保障回灌水對地熱水補充的有效性。根據現實情況,也可以變 “一采一灌”為“三采兩灌”。
“可以預見,隨著雄安新區建設步伐的加快,一種全新的地熱利用的雄安模式也將逐漸浮出水面。”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博士羅佐縣表示。作出如此判斷的依據則是2017年1月公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從《規劃》來看,地熱資源開發與利用將在國家層面上成為重中之重。這也明確了中國能源轉型發展方向:全球環境下的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將進一步加快,新興產業的“契機”來臨。
以雄縣模式帶動雄安模式
“隨著新區建設進程加快,地熱開發利用的力度勢必進一步加大。”羅佐縣表示。雄縣模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業和政府在管理地熱產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全國地熱利用的示范工程,對雄安新區地熱利用的示范效應更會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有了示范工程的導向,再加上新區建設的政策扶持,安新和容城的地熱供暖也一定會快速發展起來。
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潛能恒信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錦明表示,實際應用中存在熱源的供應量高于實際需求導致部分余熱沒有被充分利用的現象,還要預防今后項目建設當中尾水回灌存在的問題。因此,熱源的互聯互通和調劑余缺的基礎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分析雄安新區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資源條件可以發現,雄安淺層地熱開發利用完全可以考慮發展地源熱泵供熱方式。我國地熱利用結構中,地源熱泵利用方式占到近60%,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推廣。地源熱泵地熱利用技術成熟且發展有一定的積累,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從資源開發的技術路徑考慮,地熱地源熱泵利用方式將會在雄安有較大應用空間。”羅佐縣表示。
雄安新區要建造多能互補的智慧城市,地熱資源還要與其他能源協同發展。“雄安的地熱發展應該與天然氣、電力、風能、太陽能等其他能源協同發展,建立起協同發展體系,共同打造多能互補、穩定的供熱格局。”羅佐縣說。
周錦明則認為,雄安新區的規劃應該先地下后地面,進行四維空間超前規劃。做到地震地質勘察先行、深化認識雄安地區地下地質構造幫助城市規劃;技術先行,重新計算各地熱儲的資源量,合理規劃地熱天然氣開發利用;技術控制、分區管理,制定地熱開發利用的技術標準規范;完善采注用基礎建設并實時進行互聯網監控;還要充分利用廢氣井開發地熱,降低建設成本。
透明雄安新區地質調查
資源開發地質先行,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總要求,根據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與建設的需求,在前期初步調查基礎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確定了在雄安新區構建世界一流水平的“透明雄安”目標,并且于近日完成《支撐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地質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吳愛民介紹,透明雄安新區地質調查,提出四大工作目標:構建世界一流的“透明雄安”;打造地熱資源利用的全球樣板;建成一個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的示范基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
《報告》顯示,雄安新區場地穩定性和工程建設適宜性總體較好,沒有制約城市規劃建設的重大地質安全問題。“雄安新區千年以來沒有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自從我們國家有現代地震記錄以來,這里沒有發生過三級以上的地震,地質條件很穩定。”吳愛民說。
據介紹,該地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十分有利,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條件適宜,重點調查區土壤環境清潔,養分總體良好。“該地區有8600畝的耕地,硒含量達到了富硒耕地的標準,是珍稀的優質耕地資源,建議規劃為富硒生態產業園進行重點開發,而不是作為大規模的建設用地來進行建設。”吳愛民說。
地下水方面,整個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絕大部分地下水處在超采地區,《報告》的建議是要按照深層嚴控、淺層合理利用的原則,把深層地下水嚴格控制起來,淺層地下水保持一定開采規模,絕不超采。“這對地下空間開發、搞地下建設是非常有利的。”吳愛民說。
“下一步,戰略性的結構調整就是圍繞我們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美麗中國建設、節能減排任務來布局地質工作。”吳愛民說。
吳愛民表示,今后,地質調查局還將深入雄安新區,不斷深入認識,完善《報告》。“年底之前還要再作一次地質調查小結。為滿足雄安新區規劃的需要,未來三年,我們還要進行深入的工作,為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過程的地質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