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積極變化,經濟供求關系中一系列實質性變化正在發生,企業預期和市場信心逐步好轉,特別是伴隨著新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政府和企業行為發生積極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市場供求關系不斷改善
中國煤炭市場網1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500大卡秦皇島動力煤價格每噸達608元,繼續保持3個月以來的高位,較去年同期價格漲幅接近30%。
價格變化的背后是供求關系的轉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7月份20個行業產品價格出現上漲,比6月份增加9個。
市場主體的感受更為明顯。“今年以來訂單量不斷上升,尤其是特種電纜的市場需求快速擴大。公司已在技術改造、信息化升級等方面投入約1200萬元,正計劃繼續擴大投資。”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倫說。
進入三季度,一系列工業領域指標顯示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轉變,為中國經濟釋放陣陣暖意:
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在連續三個月環比下降后轉為上漲0.2%,同比則上漲5.5%,與前兩個月持平;
1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上年同期大幅加快0.8個百分點。7月當月,41個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596種產品中有398種產品同比增長,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9%,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雖較上月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但與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連續10個月穩定在51%至52%之間的擴張區間;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均比上月有所提高……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持續發展,勢頭不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整個市場的供求關系在不斷改善,不斷優化,趨于平衡,市場信心不斷增強。
政府和企業行為發生積極變化
靜水深流。潛移默化間,更為深刻的變化正在發生。
截至2016年底,內蒙古伊泰集團已退出煤炭產能300萬噸,并計劃在未來5年再退出800萬噸產能。“目前煤價較高也能生產,但不如退出這些產能置換出指標,集中起來建設幾個優質煤礦。”集團副總經理宋占有說。
伴隨著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深入,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近14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3億元,資源開采和供應逐步向資源賦存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晉陜蒙等地區集中,煤炭企業資產狀況呈現好轉,經濟社會風險逐步緩解。
去產能使產品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不僅有了再投資的能力,更有了主動轉型的動力;年內再減負超萬億元,讓企業輕裝上陣,在轉型升級和創新之路上長袖善舞;補短板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發力,為轉型升級營造良好軟硬件環境,百姓也有了更多獲得感……
尤為珍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持續轉變職能,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為市場釋放不竭活力。
國家統計局對全國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二季度有3.4萬家企業認為享受過優惠政策支持,比例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0.6個百分點。其中,受益創新支持政策的企業比例達51.3%,受益減稅降費政策的企業比例為44.6%,25.1%的企業在簡政放權政策中受益明顯。
“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關鍵是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在重慶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楊春林看來,政府的作用是搭建平臺、政策引領、創新服務,其他方面要由市場來決定。
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6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煤電去產能步伐加快。
7月底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時指出,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要站在經濟長周期和結構優化升級的角度,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保持頭腦清醒和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妥善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行至深水,去產能和去杠桿互相牽扯,“僵尸企業”退出帶來債務處置等難題,企業杠桿率過高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扭轉;房地產調控深化,熱點城市樓市“降溫”明顯,但深層次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補短板尚需進一步調動市場力量;企業“高成本”仍未有效扭轉;實體經濟仍面臨內部結構失衡、運行不暢、杠桿率高等問題;民間投資雖有所回暖,但動力依然不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而復雜,要堅持以深化改革為根本途徑,一方面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另一方面要爭取盡快在國企國資、財稅金融體制、農村土地制度等關鍵改革領域取得突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徐紹史說。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國有企業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推動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實現“僵尸企業”“安樂死”;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推動降成本措施落實;著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同時要一手抓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新舉措出臺,一手抓已出臺改革方案的落實,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