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屢創新高,而動力電池報廢也隨之漸成規模,廢舊電池處置及回收問題受到多方關注。雖然國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但行業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多重難題正日漸暴露出來。
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輛,占全球新能源車保有量比例高達50%。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導入期基本結束,已進入成長期,新能源汽車產量將持續大幅增加,甚至是爆發式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33.11萬輛,2016年銷量又激增到50.7萬輛。另據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面對高速增長的新能源車,加之當前破百萬的保有量,大批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面臨報廢和回收難題。按照新能源車電池5年-8年的使用年限計算,目前已經有部分新能源車面臨電池回收的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污染3個標準游泳池容積的水,若廢棄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試想,當巨量的新能源車廢舊電池丟棄在環境中,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新能源車廢舊電池處置和回收問題亟待重視。所幸,國家陸續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及其配套《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僅2017年上半年,政府相關部門也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
今年1月底,由工信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重點圍繞新能源車集聚區域,將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問題列入重大試點示范工程,并選擇若干城市作為示范點。
5月17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17年第11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其中包含《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標準號:GB/T33598-2017等5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涉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規范、能耗量標識等重要部分。
此外,來自證券日報消息,《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已經通過報批,有望于明年正式發布實施。
在政策、利益、責任等多重動力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著手于布局動力電池的回收,但現實情況卻不樂觀,回收渠道主要以回收小作坊為主,專業回收公司和政府回收中心較少,體系有待重整。
同時,由于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收益并不明朗且復雜困難,對整車企業而言基本沒有利益可圖,使得部分企業望而卻步;對回收拆解行業而言,成本較高、經濟性欠佳仍是個大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雖然也有一些企業在做回收利用的工作,但目前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仍存在拆解工序復雜且具有安全隱患、系統集成技術不成熟、回收利用經濟性欠佳等多重難題。
基于此種行業現狀,國家和企業都需要各自發力。從國家層面來看,亟需完善回收利用體系,明確管理制度,規范行業和市場秩序。從企業層面而言,不停鉆研技術,在國家的補貼和扶持政策下逐步站穩腳跟,適時擴大規模化生產。
對于動力電池行業來說,雖然回收利用工程有諸多復雜性,短期內盈利比較困難。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電池即將退役,電池回收也將形成億級市場規模。如此一來,企業提前抓緊業務布局,也有望創造新的利潤增長極。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