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浙江省各地多次出現建筑垃圾跨界偷倒現象,在環境整治大背景下,這種情況因何而起?又為何屢禁不止?根據調查,偷倒行為防不勝防,取證難度較大,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疏堵結合或將破解社會“頑疾”。
深夜,伴隨著轟鳴聲,一個滿載建筑垃圾的工程車車隊,駛入某個僻靜的角落,趁著夜色,渣土、泥漿等迅速傾倒在空地上,隨后,工程車揚長而去……今年以來,在杭州余杭、湖州安吉、臺州路橋等地,類似的建筑垃圾傾倒場景頻頻上演。這些建筑垃圾并非來自本地,經歷“長途跋涉”而來。
建筑垃圾跨區偷倒為何屢禁不止?在全省環境大整治背景下,如何盡快破解這一難題?連日來,媒體在省內多地展開調查。
防不勝防
調查取證難度幾何
4月初,臺州市路橋區蓬街鎮雙蓮村日升南路南側的空地上,突然多了一處巨大的渣土堆。路橋區行政執法分局調查發現是一家運輸公司將黃巖區某工地196方建筑垃圾(棄土)傾倒在這里,涉事運輸公司傾倒前未經審批。據了解,路橋區每年都會遭遇建筑垃圾跨區偷倒,其中2016年就查處4起,累計罰沒金額15.6萬元。
類似的建筑垃圾跨區偷倒案件,在湖州安吉也有發生。最近一次發生在3月25日。當晚,安吉縣綜合執法局接到村干部舉報,稱有4輛杭州牌照的重型自卸貨車,在遞鋪街道偷倒渣土。后經執法部門查實,杭州某物資有限公司未經核準,在沒有與工程建設方、消納點簽訂合同的情況下,擅自從杭州余杭區電子路某知名企業地下空間開發項目運輸工程渣土,傾倒至安吉縣遞鋪街道六莊村長潭自然村一個沙場內。
從2016年11月至今,安吉縣綜合執法部門共查處5起建筑垃圾跨區傾倒、處置事件,且建筑垃圾基本來自杭州的施工工地。分析最近查處的幾起案件,執法部門發現,涉事公司大多只與某村集體或個人私下有口頭協議,但未向安吉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并獲得核準,屬于未經核準擅自處置建筑垃圾。
“沒查處的還有更多,防不勝防。”安吉縣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他們加強了夜間巡查,仍難以阻止建筑垃圾跨區偷倒行為。“有時即便查到了,如果沒有充足證據,也無法作出處罰。”上述負責人說,更多時候,工程車開到某個沒有監控的偏僻村莊或角落偷倒建筑垃圾,執法隊員夜間難以巡查到。
今年2月28日發生在安吉梅溪鎮的案件就是這樣。“那天有群眾舉報稱有10輛車在紅廟村亂倒建筑垃圾,等我們趕到時,現場只查到1輛杭州牌照的半掛車。”安吉縣綜合執法局梅溪鎮執法所所長吳珠明回憶,當時現場已經堆積了大量剛傾倒下來的混合垃圾,包括磚塊、塑料、海綿等。“留在現場的那輛車還沒來得及倒,司機說其他車輛已經卸完離開,但他不承認自己有偷倒垃圾行為,只說是路過。”吳珠明說,盡管最后對這輛半掛車司機進行了處罰,但其余已經偷倒的車輛卻無法取證、處罰。
屢禁不止
跨地區偷倒為哪般
據了解,目前掌握到的建筑垃圾跨區偷倒案件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建筑垃圾運輸公司沒有經過消納地管理部門審批。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建筑垃圾跨區偷倒現象屢禁不止,與各地建筑垃圾消納場地緊缺有關。
“大部分建筑垃圾只能填埋到地勢低洼的地方,或是到有其他回填需求的地方處理,但很多城區并沒有充足的消納空間。本地沒場地,就只好到外地找。”郭先生是杭州一家市政公司的負責人,他算了一筆賬,運輸建筑垃圾的工程車,每多跑1公里,每車運輸費就要多10元,如果可以就近消納,即便費用高些,正規的運輸公司和工程建設方也不會舍近求遠。郭先生說,公司安排了幾十個人在外面找渣土消納點,“前兩天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但附近沒有路,我們準備自己造一條。”
然而,恰是異地消納的方式,產生了“兩頭難管”問題。受限于管理權限,建筑垃圾運到外地后,垃圾產生地的管理部門,就無法再去核實、監管垃圾去向;而消納地的管理部門,除了合規傾倒外,對于偷倒行為又難以監管到位,除非有明確證據,否則不能認定建筑垃圾來自哪家公司或是哪個工地,更別提處罰措施。
“有些時候,建筑垃圾運輸公司和消納點只有口頭協議,而沒有獲得當地職能部門審批;有時候即便獲得審批,也會把建筑垃圾傾倒在指定地點以外的地方。看似‘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實際上背后卻隱藏著復雜關系。”有業內人士透露,這其中既有工程建設方和運輸方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也有消納點某些集體和個人逃避監管從中漁利的企圖。
調查發現,在浙江不少地區,建筑垃圾消納場地的平均收費標準是每車200元,如果選擇私下簽訂協議或是偷倒,這部分消納成本至少可以減半甚至不用付費。在此期間,如果運輸公司與消納點某些群體或個人“里應外合”,還可以大幅降低查處的風險。“如果內部沒人,工程車不可能順利開進村里,大規模偷倒建筑垃圾。”一位在城管系統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就提起,城管等部門重罰跨區域偷倒建筑垃圾行為的同時,還應該關注案件中村里的“內鬼”,是這些貪圖私利的人,給了不法運輸公司可乘之機。
發生在安吉的部分案件,也證實了上述說法。盡管當地某些集體或個人在接受調查時,聲稱需要引進外地建筑垃圾“修路”或“平整土地”,但是安吉相關部門表示,縣域內建筑垃圾消納能力已近乎飽和,根本無需接受外來建筑垃圾,“私下同意傾倒,主要目的就是這筆‘消納費’。”
疏堵結合
能否破解社會頑疾
由于案件涉及兩個行政區域,面對建筑垃圾跨區偷倒,人們自然而然會考慮跨地區聯合執法的可行性。有關消息稱,前段時間杭州確實有成功案例。當時,蕭山區城管局湘湖新城中隊執法隊員巡查發現,位于蕭山區與濱江區交界處的一條河道異常渾濁。兩地城管部門共同調查發現,偷倒泥漿的槽罐車由西湖區某工地駛出。隨后,三地城管部門共同約談當事人,西湖區住建部門也要求工地停工整改,將相關審批手續補辦齊全后方可重新開工。
在思考跨區聯合執法方式時,有關專家建議相關地區的職能部門共享車輛GPS等信息,實現建筑垃圾產生地和消納地在追蹤車輛時無縫對接,保證監管無盲點。也有人提出,提高建筑垃圾偷倒的違法成本,讓他們不敢違法,不僅要處罰工程建設方和運輸公司,對擅自同意消納的行為也要進行處罰。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建筑垃圾產生量與消納能力不對等,是造成異地偷倒的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跨地區聯合執法只是在“堵”,政府部門更應該思考的是怎樣“疏”。杭州某市政公司的劉經理站在運輸公司的角度就提出,遏制建筑垃圾跨地區偷倒,更關鍵的是各地如何加快對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
“如今,建設工地動輒產生十幾萬方的渣土,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被用于小區綠化回填、磚廠制磚等資源化利用,大部分還是需要傾倒在消納點。”郭先生提出,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鼓勵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途徑,減輕消納壓力,讓更多建筑垃圾在本地就能得到有效利用。
實際上,飽受建筑垃圾消納困擾的安吉,在加強偷倒查處力度的同時,也在考慮如何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目前,安吉縣域內的建筑垃圾多數以自行填埋消納的方式來處置,少數通過小型作坊以粗加工磚塊的方式來消納。如今,當地正計劃啟動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將更多建筑垃圾加工成可以制磚或鋪路的材料,減輕建筑垃圾消納壓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