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項目一直為外界關注的是雖然地方推出項目數量眾多,但項目落地難,落地率較低。融資是PPP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一棒,然而這一棒時常“掉棒”。接受采訪的企業家和專家普遍認為,當前PPP項目存在融資難、融資貴、期限錯配等問題,而對民營企業來說這些問題更突出一些。
與其他縣域PPP項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位于全球唯一內陸“兩國一島”黑瞎子島的東極小鎮PPP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積極落地中,各方機構、資本爭相搶搭“順風車”。“以前我們這個項目融資難、推進難,現在好多民營資本追著要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追著要與我們合作。”東極小鎮建設和管理委員會主任王新班告訴新華網記者,引入中國PPP基金后,項目落地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聯手中國PPP基金的項目合作模式充分調動了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既突破了融資難、落地難、運作難的困境,又促進了各類企業平等合作及項目風險防控,推動了公共服務供給由低效向高效的轉變。”黑龍江撫遠市市委書記周宏向記者表示,中國PPP基金的參與,既完善了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讓項目實現專業化、高效率的運作及管理,又對降低融資成本、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起作用。
“隨著這一年的參與了解,我們感到中國PPP基金對東極小鎮項目的前期調研、方案完善、協議談判等工作,對于降低項目融資成本、提高地方政府契約精神起到了示范效應。”東極小鎮項目的大股東撫遠東極伯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靖由衷感嘆。
在各項政策逐一出臺、國家級PPP基金積極參與后,地方項目落地速度發生了積極變化。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入庫PPP項目共11260個,投資額約13.5億元,簽約進入執行階段的項目1351個。全國入庫項目和落地項目均呈逐月持續穩步上升態勢。
中央政策保駕護航 民營企業有得投
過去,由于PPP頂層法規缺乏,一些地方政府契約意識不強,不少民營企業擔心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對PPP模式觀望多、參與少。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PPP項目中設置不必要的規模、資質、企業注冊地等門檻,讓民營企業“沒得投”。
從2015年起,中央各部委出臺系列政策,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進入范圍,民營企業可涉足的領域更加廣闊。2017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各個領域積極引入民間投資的政策頻繁出臺,民間投資的進入范圍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能源、高科技等行業將成為2017年民間投資進入的重點。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有些地方政府把PPP模式視為傳統融資平臺的替代,過分強調了PPP項目的融資功能,忽略了PPP項目真正的落腳點在于提供專業、高性價比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樣一來,融資能力強、成本低的國企自然有更多的機會,一些專業能力更勝一籌的民企往往分不到羹。”
以往民企“沒得投”的現象正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拓寬而改變。隨著《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意見》等一批政策相繼發布,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鼓勵開展PPP項目等成為重點內容。例如,鼓勵以PPP模式進行開發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支持以各種所有制企業為主體投資建設、運營開發區等。
不僅如此,今年2月初,證監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第6127號建議《關于實施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建議》進行了回復。證監會表示,將進一步協調相關單位明確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機制,并共同培育和積極引進多元化投資者,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發展。對于投資PPP項目的前景,民企有所期待。
PPP基金完善機制 民營企業有退路
除了中央配套政策的尚未完善、部分地方政府的自我保護主義,退出機制不暢更讓民企投資顧慮重重。PPP項目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民企投資不僅要看“錢景”,還要看退路。
不少民營企業家表示,此前政策對退出機制的安排,偏重于非正常方式退出情形下的臨時接管、政府回購等,但對正常退出情形下的政策安排還不夠完善,企業參與PPP項目有顧慮。
撫遠東極伯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靖告訴新華網記者,沒有正常退出機制會讓民資望而卻步,中國PPP基金的加入帶來了專業團隊,讓整個管理機制更加科學、專業,設計了完善的退出機制。
除了投資東極小鎮項目,中國PPP基金還通過股權投資為長春北湖濕地項目公司提供了資本金,提高了項目整體的信用水平,帶動了銀行配套融資的進入,增強了項目公司的融資能力。
中國PPP基金總經理劉隆文表示,中國PPP基金的投資期限長,一般都超過20年,有的甚至30年,通過與上述PPP項目的運營周期保持一致,有效降低了該項目的投融資期限錯配風險,也進一步為該項目提供了增信。
“中國PPP基金介入項目帶來了新的融資方案和交易結構。我們的項目周期長、項目大,以往找銀行、機構融資非常困難,而光靠政府財政難以獨立支撐。現在的PPP模式引入了活躍的社會資本,形成了多元化的資本構成,更有利于項目運作和管理。”河南省財政廳副廳長趙學東告訴記者,投資54億元的伊洛河水生態文明建設PPP項目此前由三家股東組建的項目公司運作,通過股權轉讓引入了中國PPP基金,為社會資本“投、融、建、管”全方位參與整個項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方聯手共建機制 地方發展有布局
一直以來,由于PPP項目的交易結構通常比較復雜,且涉及到地方政府、國有出資代表、聯合體、銀行、行業主管部門等多方,民營企業缺乏協調和推動能力,往往需要就某一問題分別與一家或者多家參與方談判,極大地影響到PPP項目的落地效率,談判成本高。
記者獲悉,針對PPP項目落地難這一痛點,中國PPP基金介入項目之后,在與相關方充分溝通的前提下,會推動地方政府組織主要參與方統一召開項目談判,將各方的訴求、爭議、難點一并提出和解決。“東極小鎮項目公司成立后,我們各方正在就設計科學合理的董事會制度作進一步溝通。”撫遠市委書記周宏向新華網記者透露。
過去一年,中國PPP基金的投資足跡覆蓋了中國18個省。自2016年8月正式運作以來,中國PPP基金就以超高的效率加速推進項目投資。中國PPP基金董事長周成躍說,“截至2016年底,我們PPP基金通過項目簽約和在9省區設立省級PPP子基金兩種方式,累計簽約金額517億元,涉及總投資額約8000億元。項目涉及交通運輸、市政工程、棚戶區改造、生態保護和水系治理、新型城鎮化、綜合管理、片區開發、海綿城市、醫療衛生、文化、養老等多個領域。”
多位專家分析稱,引入國家級PPP基金這一創新既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存量項目,也有利于增量項目,能加快推動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落地生根”,產生“滾雪球”的效應。“地方政府利用存量資產與社會投資人合作,可以盤活城市綠化及公共設施存量資產,建立適應當地的政府購買服務體系。各方聯動共建項目的規劃也可以用于城市環境保護及生態治理,開辟了環境保護及生態治理新的融資渠道,緩解財政壓力。”一位地方政府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
三年來,我國的PPP市場幾乎每年都保持著翻番的發展態勢。民生證券分析稱,2015年是PPP推廣年,2016年是簽約年,2017年將是落地開工年。2017年,PPP對基建和經濟的帶動將有實質性貢獻。隨著財政部和發改委推出的不少大項目步入落地期,業內預計,2017年PPP新落地項目規模將達2萬億元。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