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對醫療廢物危害性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深刻的過程。從2003年“非典”開始,醫療廢物對環境的危害逐漸引發關注,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在抗擊“非典”勝利后,國務院曾要求各地新建一批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并對醫療廢物實施嚴格的規范化管理處置措施。
在環保部發布的最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醫療廢物被明確列入“頭號危險廢物”。盡管近年來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整體處置狀況有所好轉,但部分地區依然有醫療廢物違法違規外流的現象,相關事件不時被媒體曝光。
有從業人員爆料,有的醫院給保潔員等臨時雇傭人員工資非常低,他們就出售醫療垃圾創收,“彌補工資不足”,醫院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醫院尚且如此,小醫院、小診所更不用說。何況,不少醫院即使不主動出售醫療垃圾,也不會在如何處理醫療垃圾上下功夫,往往把它混同于生活垃圾隨意倒掉,其最后歸宿地還是廢品收購站。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醫療垃圾必須定點回收,并做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同時還要求,醫療垃圾必須集中處置,并且從收集、運輸、貯存到處置等環節,要實施層層責任的“四聯單制”。
依據常識來推斷,從非法回收加工醫療垃圾的“黑作坊”著手倒查,順藤摸瓜地弄清楚醫療垃圾的非法倒賣鏈條,對相關部門來說并非難事。人們擔心的是,這筆“糊涂賬”之所以至今沒有算明白,與部分知名醫院涉案是否有某種“說不得”的關系?
需要提醒有關部門的是,如果對案件選擇性查處,顯然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也不利于形成打擊違法犯罪的震懾效應,更無法遏阻醫療垃圾違規違法隨意處置的危險行為。
對此,業內專業人士指出,醫療廢物作為醫療垃圾“黑色利益鏈”上最為關鍵的環節,弄清楚這一問題并打通醫療垃圾黑色利益鏈,對于追究責任、汲取教訓、防堵漏洞及加強監管極其重要。
中國環保在線同樣認為,醫療垃圾的處理規定誰來落實,如何落實的問題,顯得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剛性約束機制,指望醫院靠道德自覺,處理好醫療垃圾,是不現實的。
要使醫療垃圾處置走“正道”,必須堵住監管漏洞,補齊法制短板。一方面,衛生、環保等部門須通力合作,從源頭上徹底堵住醫療垃圾外流的漏洞;對醫療垃圾進行跟蹤檢查,加大對不法回收、倒賣與處理醫療垃圾者的打擊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同時,加強對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教育廣大醫務人員提高認識,增強責任心。另一方面,通過加強法制建設,規范管理制度,促使醫療機構更加重視醫療廢物管理,從源頭上做好防范。
“加強衛生、環保、公安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動性,相互監督,明確責任,透明執法;再者是加強宣傳。對醫院的工作人員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相關人員素養和覺悟,從根本上減少或者杜絕醫院廢物流出。”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