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臨近,交易平臺體系的完善思路也日漸清晰。日前,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全國共有9家提供碳交易服務的環境類型交易所,但在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后,這些平臺將面臨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因此目前相關部門明確鼓勵環交所之間進行競爭,淘汰、合并一部分落后平臺。不過,該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已確定的方向來看,合并、淘汰都不會采取行政引導的形式,而是純粹的市場化整合,最終可能會保留7-8家國家級交易機構。
根據此前國家發改委預計,未來我國的碳交易可能成為證券交易、國債之外第三大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不過,對于這類市場來說,各自為戰進行分散的交易勢必不是長久之計,最終還是會形成幾個主要交易中心。對此,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根據初步預計,全國市場啟動初期,我國可能會同時存在7-10家交易所,但此后將在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完成交易場所的整合。而北京環交所副總裁周丞則建議,國家發改委對目前7個試點城市的交易所進行評估,對于交易量、交易額、履約、創新、合規性等方面實行綜合打分,形成未來整合交易所的參考依據。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1年開始,我國啟動了7個省市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隨著北京、深圳等試點城市接連鳴鑼啟動交易,中央在各項政策、表態中愈發頻繁提及碳排放權交易,各界對于碳排放權交易也逐漸熟悉了起來,呼吁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響亮。數據顯示,7個碳交易試點碳排放交易總量已占當地碳排放總量的40%以上,高耗能產業基本都被涵蓋其中,各地實施交易后,碳排放降幅比同類非試點地區明顯增加。然而,盡管此前一段時間碳價及碳交易額有所回升,但與成熟的國外市場相比,現有7個試點碳交易市場的交易活躍度較低,碳價也普遍維持在低位運行。
根據安排,明年我國將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結束試點階段。“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建設全國碳市場的各項工作就已經開始進行,所以對明年全國碳市場啟動的概念或定義應該是‘啟動運行’,也就是說屆時實現控排企業、投資機構等市場主體在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的自由交易。”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目前,預計首批納入企業數量在7000-8000家。
周丞直言,目前國內已確定的7個試點城市中共有7個交易所,都想在全國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將面臨激烈的同業競爭。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