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綠色轉型和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園區循環經濟改造建設已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但部分難題仍需完善,主要問題表現在企業、資金、政策、商業模式四大方面。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初步形成綠色循環低碳產業體系,實現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到2020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同時,將制定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行動計劃,各地要制定本地區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方案。要求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此前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綠色轉型和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所謂的園區循環化改造指的是,以循環經濟和產業生態學為理論基礎,根據區內不同企業和產業的產品、副產品、廢棄物的資源代謝規律,通過園區整體工業共生及基礎設施的共享,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廢棄物及副產品的循環利用;通過企業內部的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數量,從生產過程控制資源轉化效率,最終實現綠色發展的政策目標。”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方法和途徑逐步開始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自2011年到2015年,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部門先后確定了六批共49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確定了五批100個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專設的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已累計安排近30億元支持示范基地建設。
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循環經濟,如內蒙君正在2015年7月發布了定增方案以募資70億元,資金中的50億元用于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格林美則通過定增收購多家廢棄資源回收公司以加碼循環經濟。
四大問題亟待完善
目前,我國園區循環經濟改造建設已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但部分難題仍需完善,它們制約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步伐。
溫宗國表示,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園區的發展模式也大不相同。
重慶中經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龍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循環經濟產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企業、資金、政策、商業模式四大方面。
在企業方面,在當前整體工業經濟遇到困難的形勢之下,企業加大投資與收益不成正比,從而導致企業缺乏積極性。
資金投入方面,由于園區循環經濟產業具有約束性、廢料再加工利用、重復價值再造等特征,從現實看,目前對園區循環經濟投資模式與市場商業模式還不成熟。因此,市場價值回報是產業發展的另一大障礙。
政策方面,園區循環經濟產業既有再生產、再利用、再精細、再延長、再投資的特征,市場價值與商業模式又有待完善,因此,依靠企業自身或是產業內部在一些領域難以產生積極性與主動性。所以,園區循環經濟發展需要制定具有約束性的強制政策與針對循環經濟產業的支持鼓勵政策作為推動。
商業模式方面,園區循環經濟產業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價值驅動的產業投資模式尚不完善,這必將成為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同時,循環經濟產業還受到市場回報周期、效益回收模式等商業模式的限制。
專家支招化難題
“東盟經開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以來,循環產業鏈條形成難度大、配套支撐能力弱是目前遇到的主要難題”。廣西-東盟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盟經開區的產業類型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機械制造等產業上。食品加工雖然有一些龍頭骨干企業,但產業鏈仍然較短,孤立的產品較多。再加上機械制造、生物制藥、家具制造等產業以中小企業居多,與開發區內其他產業難以建立物質循環利用關系。另外,開發區項目儲備偏少,尤其是符合園區循環化改造要求的儲備項目極度缺乏,同時受到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難度加大,要引進符合構建完善循環產業鏈條的項目難度很大。盡管這樣,他們還是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循環化改造方面有所建樹。
針對如何破解目前我國園區循環經濟改造中遇到的難題,龍飛建議,一是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法規制度,要求把“三廢”治理、綜合利用和技術改造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用合理的產品結構,發展對環境無污染、少污染的產品,并搞好產品的設計,使其達到環境保護的要求。
二是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對利廢企業和產品實行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廢舊物資回收、環保產業等循環經濟建設。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布局,依法淘汰了一批技術落后、浪費資源、污染嚴重、沒有市場、治理無望的生產工藝、設備和企業,減輕了工業污染負荷,緩解了結構性污染問題。
四是優化能源結構,盡可能減少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推廣清潔煤技術,大力發展水電,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五是嚴格控制新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有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努力做到增產不增污、甚至減污。六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形成社會氛圍。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副會長辛小光表示,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化和具體化,是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