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服務業是為用能單位提供服務的,與傳統產業相比,節能服務業有很高的資金、技術門檻。節能改造項目投資少則上百萬,多則數千萬,如果用能單位見到節能效益后不能履約回款,節能服務公司無法良性運轉。“十二五”期間,在政府監管的外在壓力、企業轉型的內生動力雙重作用下,節能服務業迎來了“黃金五年”。
“十二五”是節能服務產業豐收之年,“十三五”是節能服務產業探險之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節能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二五”末,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的企業總數接近5500家,比“十一五”末增長近6倍,行業從業人員超過60萬人,比“十一五”末增長近2.5倍;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836.29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127.34億元,年均增長30%,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0年的87.51億元增長到1039.56億元,年均增長29%,節能服務產業發展速度之快,已成為了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十二五”期間,在政府監管的外在壓力、企業轉型的內生動力雙重作用下,節能服務業迎來了“黃金五年”。進入“十三五”,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壓減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節能服務業面臨著空前的市場機遇。
但是,節能服務業面臨著市場潛力大、行業前景好與企業規模小、核心技術少的突出矛盾。以河北省為例,節能服務業起步較早,2010年左右一些專業節能服務公司開始涌現,2013年、2014年高峰時曾達到過100多家,而目前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的企業總數有5000多家,河北省節能服務業總體規模偏小。
其次是核心技術缺失,很多節能服務公司規模小,缺乏核心技術,甚至只能提供單一產品或一兩項技術,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沒有“金剛鉆”,有單接不了。
三是,受高耗能行業低迷、能源價格下降、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等因素影響,目前不少節能服務公司的經營風險正在加大。一些高耗能企業可能隨時減產甚至停產,加之該行業目前還未進入市場成熟期,國家尚未出臺強制性的政策法規和規章,現在經常面臨“有單不敢接”的尷尬。
要破解上述難題,一靠政策,二靠技術。國家應出臺相應的產業引導政策,制定用能單位信用評價體系,從規模、還款能力等方面嚴格審查,建立節能效果評價體系,完善效益分配機制等。“打鐵先要自身硬”,EMC企業要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給用能單位真正帶來收益,自己才能最終受益。
當下,雖然在工業節能服務領域,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認為這都是前進中的問題,對解決這些問題應當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在政策給力、企業努力和平臺得力的合力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必將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