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壤污染問題嚴重,土壤修復行業空間巨大。最新《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污染物總超標率高達16.1%。我國土壤修復工作勢在必行,市場空間巨大,前期出臺的“土十條”對耕地修復提出了明確要求,保守估計“十三五”期間耕地修復市場可達到3000 億元。
我國大陸土壤修復行業起步晚,相關防治法案缺失。今年5 月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為階段性土壤修復防治提出目標并指明方向,但未能解決土壤修復過程中面臨的資金困境。
商業模式不成熟是制約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土壤修復可依據土地類型分為耕地修復、場地修復和礦山修復。目前我國土壤修復項目以場地修復項目居多,因其修復后擁有高經濟價值,盈利模式清晰,率先得到治理。耕地修復由于修復后的地塊經濟價值相對較低,修復資金來源主要為財政撥款。由于尚未解決耕地修復長效資金問題,耕地修復進展較為緩慢。礦山修復尚未成為現階段關注重點,“土十條”中未對礦山治理做重點說明,目前仍以監管防治為主。
我國現有土壤修復盈利模式可分為污染方付費模式、受益方付費模式和財政出資方式。通過PPP 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參與土壤修復項目是土壤修復盈利模式的積極嘗試,將有助于解決我國土壤修復資金短缺的問題。
政策推動下盈利模式有望解決。參考美國和臺灣地區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道路,出臺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是必經之路,建立和完善土壤修復專項基金是土壤治理的有效方法,解決基金來源是問題關鍵。近年來,我國政策法規正在逐步完善。根據今年5 月出臺的“土十條”提出的要求,相信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的盈利模式會得到加快解決。預計《土壤污染防治法》將于2017 年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嚴格的行政執法體系將為土壤修復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也將使我國的土壤污染問題得到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