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PM2.5關注度的提升,引出了罪魁禍首之一: VOCs(揮發性有機物),這一PM2.5和臭氧的前體物。VOCs無處不在,其污染主要來源于無組織排放。VOCs對人體危害較大,輕者使人頭暈惡心,重者引發肝、腎等器官不適,甚至引發癌癥。略去這些,只談氣味,就讓人無從忍受,從而引起大眾的重視。人們的呼聲促使政府加速出爐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措施一:收費
收費無疑是政府處理“疑難雜癥”的切入點,簡單粗暴,但往往直接有效。對于VOCs問題也不例外,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收費政策。就已出臺收費政策的地區來看,北京VOCs收費“高居榜首”,費用高達20元/kg,主要征收對象為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包裝印刷類企業;上海次之,分階段施行10元/kg,15元/kg,20元/kg三個標準;天津實行的則是10元/kg的收費標準。除此之外,其他地區出臺的政策收費標準較低,絕大部分都在1.2元/污染當量,不過普遍采取差別收費,其目的是鼓勵少排、懲罰超排。但排放量較大的石油化工和包裝印刷業首當其沖成為試點行業。面對VOCs收費,那些排放VOCs少的企業具有天然優勢。
措施二:監測
2010年5月國務院首次將VOCs列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重點污染物,提出加大VOCs污染防治。2014年12月,《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面建成VOCs監測監控體系,并且排放總量比2014年削減30%以上。“十二五”規劃提出開展VOCs監測;“十三五”期間,VOCs監測被納入省控點監測指標。隨著收費政策的陸續落地,VOCs治理是大勢所趨,而作為VOCs治理基礎和保障的監測系統,將率先爆發 .
由于包裝印刷行業集中度低,大型企業少,其VOCs監測市場空間不宜估算。在此僅估算石油化工行業的VOCs監測市場,目前全國主要化工園區和以石油、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有500家左右,假如以每家園區40家企業,每家企業配備一套VOCs監測系統計算,市場規模達300億元。未來監測點位一旦向縣級延伸,加上其它行業的監測需求,潛在市場規模巨大。對聚光科技、雪迪龍等從事環境監測的企業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措施三:削減
削減是VOCs控制環節,近日工信部下發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對削減過程進行指導。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18年工業行業VOCs排放量比2015年消減330萬噸以上,減少苯、甲苯等溶劑、助劑使用量20%以上,低(無)VOCs的綠色農藥制劑、涂料、油墨、膠黏劑和輪胎產品比例分別達到70%、60%、70%、85%和40%以上。并提出了削減的主要任務,實施原料替代工程、工藝技術改造工程、回收及綜合治理工程。這三個方面的任務將實現VOCs排放量的源頭控制,從而大幅降低VOCs的排放。
措施四:治理
針對VOCs的大量排放,治理是重中之重。治理環節同樣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本月京津冀政府聯合環保部發布《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強調加大VOCs綜合治理力度,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石化、化工行業VOCs綜合整治;今年5月武漢市政府出臺VOCs整治方案,進行全面調查,集中整治。政策的出臺使VOCs治理提上日程。先河環保在2015年簽訂18億元的河北雄縣VOCs治理大單,成功開啟了VOCs治理市場。天津市VOCs整治初見成效,完成工業企業VOCs治理199項。VOCs治理市場空間較大,僅河北省就有上萬家企業需要治理。另外,據保守估計工業園區的潛在治理需求或達400-600億。VOCs治理領域的訂單有望持續增長,有助于先河環保這類從事VOCs治理的企業從中獲益。
政府以獎懲結合的收費方式、自上而下的監測布點、源頭和過程的大力削減、排放的綜合整治,對VOCs進行多方面全方位把控。最終,將實現VOCs的合理排放和大氣環境的顯著改善。而最終目標實現的過程也是VOCs監測和治理市場爆發的過程,給源頭控制以及末端治理相關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