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大行其道,低碳問題或將是繼互聯網之后,又一個對人類生活方式及諸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性議題。這一輪的革命性發展將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多大規模的影響?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大國來說,巨額投資與低碳相關的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因此中國的低碳商機備受關注。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認為,實現低碳經濟,無論是市場手段還是行政手段,這些方式在我國還處于初始階段,北京環境產權交易所將一方面在市場上繼續勇當排頭兵,為中國的自愿減排市場發展趟出一條路,加快熊貓標準向應用層面的轉化;另一方面繼續做規規矩矩的排隊者,耐心等待碳交易政策大門的打開。
記者:低碳經濟可謂大行其道,而碳交易更是頗為時髦的一個詞。據您了解,我國在其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與國外存在多大的差距?
熊焰:實現低碳經濟的手段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行政手段,一種是市場手段。行政手段以往在我國比較常用,比如對小火電、小水泥等高排放高耗能企業的關停并轉,就都采用的是強制性的行政措施;市場手段包括像碳稅的征收和碳排放權交易(簡稱碳交易)等等,這些方式的采用在我國還處于初始階段。
中國目前由于不承擔強制減排責任,所以不會實行“總量控制”,也就不搞碳配額交易,目前的交易都是基于碳補償機制。碳補償一方面體現在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應用上,另一方面也包括VER(自愿減排機制)項目。
VER在我國的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從政府到相關企業再到像北京環境交易所這樣的市場機構,都把VER交易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但因為碳市場在中國才剛有苗頭,基于市場化目的的碳排放權買賣尚在醞釀,相關法律也在探索制定中,因而我們的碳交易還處于萌芽階段,與歐盟等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
記者: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權交易則主要通過項目市場來實現,即碳交易更多依托清潔發展機制。隨著《京都議定書》2012年的到期,您認為2012年之后碳交易將如何進行?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熊焰: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萬眾矚目中黯然落幕,這為今后全球協力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帶來了不確定性。《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到期之后全世界的減碳之路該如何走?哥本哈根并沒有給出一個答案。但碳無論如何還是要減的,這是每個國家都不能繞過的問題。
CDM未來在中國很難說樂觀,中國是CDM自誕生以來的最大受益國,在聯合國注冊的中國CDM項目占全球總數的一半還多,這讓一些發達國家感到不舒服,我們的項目開始被另眼相看,經常被找一些莫名其妙的借口加以拒絕,而且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在眼巴巴地盯著這塊蛋糕,我們有些腹背受敵了。中國企業這時應該考慮去多開辟一些新的道路,VER就是一個很好的替代選擇。
記者:歐美等金融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直接投資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此前,您認為我國不僅需要發展低碳產業,還需要發展低碳金融,我國離規范的碳金融市場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熊焰:碳交易市場是一個聚寶盆,這是國際資本業界最近幾年達成的一個共識,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資本蜂擁進入這個領域,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是開放式的,所以一旦有了強大的金融杠桿做支撐,碳交易市場可以迅速發展起來。
但中國與國外的國情還有所不同。中國的金融市場還不是開放的,許多前沿的創新會受到限制,當然這也成為我們躲過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法寶;但另一方面金融杠桿的支撐作用也就弱下來了,所以碳金融在中國亟待進一步發展。
中國碳市場的當務之急是政府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指引,有了政策,金融層面的東西會迅速跟上,水到渠成。
記者:在低碳經濟方面,北京環境交易所推出了熊貓標準、“碳中和聯盟”、國際碳項目交易平臺三方面的工作,可以說在碳市場產業鏈建立了“通道”。對于基于自愿減排的“熊貓標準”,這個領域國內還在探索中,對于一家機構出臺的“熊貓標準”也有不同聲音,你怎么評價?熊貓標準何時能正式實施?
熊焰:北京環境交易所目前主要的動作放在了自愿減排上,因為這一塊內容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
發展VER是順應潮流之舉。中國目前盡管沒有總量減排的義務,但政府制定了碳強度減排的目標,這就為自愿減排筑了一個“政策底”。而且實施碳減排保護環境已成為國人的共識,自愿減排已成為許多企業、團體甚至個人的重要選擇,這也為VER市場平臺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如果把中國的自愿減排與農、林、牧、副、漁等產業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林業碳匯做相結合,中國的VER市場空間更將無比廣闊,熊貓標準就是在這個前提下出臺的。
至于你說的外界對熊貓標準不是由官方制定因而有不同的聲音,這倒沒什么關系,熊貓出世是順應天時、順應民心之舉動,它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現在需要這么一個標準。北環所在中國市場上扮演著探路者的角色,有了先行者的經驗,后面的大部隊和指揮官就更知道路該怎么走了。熊貓標準2.0版預計在年底面世。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