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381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42家,省級化工園區22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118家。而據參與化工園區規劃工作的有人士了解,目前全國以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超過800家。
化工園區的水污染防治面臨以下問題:
(1)化工廢水水質水量變化大,園區內各單位排放成分復雜;
(2)園區內某些企業未進行廢水預處理,達不到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入水標準;
(3)排污管網鋪設不足,污水收集困難;
(4)園區內部分企業環境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達標監管。
另外,據有關人士透露,一些園區并沒有實現污水的集中治理,僅將化工企業集中起來,反而成為集中的水污染排放源,帶來的水污染危害比分散排污更大。
狠抓水污染防治將成為國家對化工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環節
2016年,化工行業供給側改革大概率將由政府主導,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最大可能手段是大規模的企業間兼并重組。而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最大可能手段是國家強化環保約束力,通過環保的硬性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從而達到有效去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的目的。
事實上,由于產能過剩和疊加需求不足,化工行業從11年以來已經持續低迷了接近5年。而僅有的一些機會也來自于環保對部分行業帶來的供給收縮,如染料、草甘膦(農藥細分領域)等,其均在“水十條”取締的“十小企業”范圍內。就染料和草甘膦行業而言:染料行業集中度較高,當前規模較大的前50家企業的產值和產量超過我國染料總產值和總產量的80%。
對于農藥行業整體而言,行業集中度較低,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超過8家,而草甘膦作為有機農藥,是農藥的細分領域,市場份額卻集中在樂山福華、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揚農化工、沙隆達等少數幾家農藥化工企業。無論是染料行業還是草甘膦行業,二者均由于環保壓力倒逼小企業關停或減產,行業向環保標準高的大企業集中,致使行業庫存整體偏低,而下游需求沒有降低,從而使行業盈利水平良好。
案例借鑒
2013年5月,環保部宣布對各地草甘膦生產企業開展環保核查,草甘膦行業也將因環保核查第一批名單分裂為“白名單”和“黑名單”兩個陣營,“白名單”上的企業將取得極大優勢,下游客戶和渠道會進一步向通過核查的廠家收縮,而未通過核查的企業被迫停產整頓或降低開工率。環保核查名單的公布也成為草甘膦行業供給側產生改變的核心環節。
草甘膦行業通過環保帶動供給側改革只是一個縮影,這也說明化工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環保是高效和有力的抓手。新環保法、水十條也許僅是開始,后續相關涉及化工行業的環保政策、措施將是國家進行供給側改革而使用的“鎖喉功”。
據了解,為確保“水十條”有效實施,將會有30條左右相關配套政策法規發布。“水十條”要求,重點行業企業在2017年之前必須完成清潔化技術改造,否則將面臨集中整治取締。工業集聚區必須在2017年之前按規定集中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否則將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排放的建設項目,并撤銷園區資格。
貼上“污染”標簽的化工行業如何“治水”
“十三五”時期,國家環境管理思路將發生根本性轉變:由過去僅關注污染源治理指標的“唯指標論”,過渡到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效果時代”,要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讓群眾更加切身地感受到生態環境改善的成效。環境效果時代的來臨也代表著治污不但需要排污企業發力,也需要環保從業者、政府乃至全社會的發力。
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需強化自身的環保約束
對于化工企業自身而言,需強化自身的環保約束,通過新建和改建環保裝置,并嚴格執行排污標準來滿足環保的硬性標準。另外,企業有必要從生產環節出發,關注清潔生產、綜合循環利用以及預控制環節,減少污染排放。
對化工園區而言,園區管理者應加強自身環保監管力度,要求園區內的企業進行廢水預處理,達到集中排放的標準后再進行集中處理。園區應覆蓋污水管網,對化工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服務化工行業的環保企業應做化工行業的環保專家,做環保行業的化工專家
目前化工行業污染治理主要集中于末端治理環節,上馬環保項目很大程度要擠占化工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也是導致環保設施建了少用甚至不用,偷排偷放現象常見的根本性原因。即使最嚴環保法和西方綠色壁壘會卡化工企業的脖子,但企業合法合規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服務化工行業的環保企業應適當從化工企業的角度考慮——為企業高效治污的同時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環保企業需對自身服務進行升級,從末端治理環節向前端延伸。一方面,可以通過化工工藝的優化或者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降低后端環保處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廢水處理后的有用物質進行回收、中水進行回用,通過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創造更多經濟價值。這些也對環保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化工行業的環保專家,做環保行業的化工專家;將化工技術與環保治理完美結合,開創集成化環保治理的模式。
政府應在化工行業深度推行化工廢水第三方治理
2015年1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建立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業與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簽訂合同協議,通過付費購買污染減排服務,以實現達標排放的目的,并與環保監管部門共同對治理效果進行監督。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改變長期以來“誰污染,誰治理”的分散、低效治污方式,通過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將提高治污效率,同時降低污染治理及環保監管的成本,對推動化工廢水治理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分析
在國際上,工業污染治理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由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的環保公司治理?;ば袠I污染物來源復雜,治理難度大,環境風險大,具備專業型治理的需求,化工行業應成為國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化工污染的監管與處罰力度,通過環保加壓深化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對第三方專業化治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國家應設立相關環?;?,通過向環保企業提供低利息長周期的貸款來推動化工廢水第三方治理。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