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與能源相關新聞多,一是中國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連續5年保持高位增長,二是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6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由于棄風問題嚴重,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含兵團)等省區未安排開發建設項目,引起輿論議論紛紛。三是國際能源署報告,2015年經合組織國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16%。
中國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于海峰4月6日在北京透露,2015年中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1.18億噸,是第13個、也是連續第9個超過10億噸的年份;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2.17億噸。天然氣的探明地質儲量同樣持續增長,新增探明地質儲量6772.20億方,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754.35億方。“十二五”期間,中國天然氣每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連續五年超過5000億方。此外,處于開發初期階段的頁巖氣增長也十分迅猛。
“十二五”期間,中國頁巖氣勘查獲得重大突破,累計新增探明地質儲量5441.29億方。自2014年正式進入商業開發以來,中國頁巖氣總產量已達57.18億方。2015年全國頁巖氣產量44.71億方,同比增長258.5%。已建成年產能72億方。國土資源部負責人透露,中國不會因為國際油價低就對國內油田進行限產,中國仍將加大油氣基礎調查評價,加大油氣勘查開采投入,加大油氣勘查開采課題攻關,加強油氣監管。
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6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2016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總規模將達到3083萬千瓦,由于棄風問題嚴重,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含兵團)等省區并未安排開發建設項目。2015年,中國風電總體棄風形勢嚴峻,而三北地區的棄風問題更嚴重。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5年風電產業發展情況》顯示,2015年風電棄風限電形勢加劇,全年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其中棄風較重的地區是內蒙古棄風電量91億千瓦時、棄風率18%;甘肅棄風電量82億千瓦時、棄風率39%;新疆棄風電量71億千瓦時、棄風率32%;吉林棄風電量27億千瓦時、棄風率32%。
2015年是棄風率較高的一年,全國棄風率高達15%,而這一年全國棄風率較高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區棄風較嚴重所致。除了2016年不在安排三北地區的風電開發項目以外,2016年國家能源局還將加大力度促進我國三北地區的風電消納問題。2016年,國家能源局將以蒙西電網區域作為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的試點地區,內蒙古能源局、華北能源監管局及相關部門和內蒙古電力公司要加強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制定實施細則和對保障范圍內棄風限電的補償辦法。國家能源局還將在東北地區開展供熱機組優化改造、區域輔助服務市場試點、電儲能參與調峰工作,進一步增強系統在冬季負荷低谷時段的靈活性,爭取在試點區域的風電運行情況有較大改善。
在原有的試點地區的基礎上,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擴大風電清潔供暖的范圍,將內蒙古自治區作為風電清潔供暖的示范省(區)。相關專家預測,在多方努力之下,2016年中國三北地區風電棄風問題或將逐步好轉。但媒體認為,限制三北地區建設與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清潔可再生能源比重戰略相悖,應當采取措施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而不是限制其發展。有專家指出,國家的發展理念是逐漸用新能源替代煤炭;但是落實到地方卻是加快煤電廠的建設,而全國煤電年發電小時數卻一直下降,這其中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就是我們在發展思路上和我們的發展行為上是不合拍的,中央提出了“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協調就是要合拍。顯然協調不應是限制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而應當想方設法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15年,經合組織國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16%。特別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能、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電、風能、潮汐能、海洋和其他不易燃的可再生能源,但不包括大型水電。2015年,經合組織易燃燃料發電量累計達到6189.6太瓦時,同比下降0.9%,包括煤炭、天然氣、石油、易燃可再生能源等。2015年,經合組織大型水電發電量累計達到1424.8太瓦時,同比下降0.8%。2015年,經合組織可再生能源電力占能源結構比例從2014年的20.6%增長至21.5%,達到776太瓦時,其中風電增長77太瓦時,太陽能光伏增長27太瓦時。
易燃燃料電力占60.3%,其中核能發電下降0.5%至1878.9太瓦時。從區域來看,經合組織美洲國家的發電量同比微降0.2%,其中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8.4%;經合組織亞洲/大洋洲國家發電量下降1.2%,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略有提高;經合組織歐洲國家發電量增長1.8%,其中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近20%,核電和大型水電降幅明顯。中國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加速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而不是限制其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