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艷副教授與湖北大學朱斌教授等合作,成功研發出成本低廉的新能源電池材料——褐鐵礦,為天然礦物在先進能源應用上提供了一種新途徑。
此項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功能材料領域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此項研究發現,在天然褐鐵礦中,石英和石灰石礦物共存,褐鐵礦/石英/石灰石天然復合物在氫氣/空氣氣氛中,產生了可移動的氧離子和質子通道,并提出新的離子傳導及功能機理。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和環境友好型的能源轉換技術,其商業化應用一直是研究者們追求的目標。然而,由于成本太高,商業化應用至今尚未實現。
吳艷、朱斌課題組對天然礦物進行了大量的篩選和深入細致的研究,發現并開發了高品位的萊蕪褐鐵礦,獲得了與人工合成電池材料相媲美的性能。作為一種新能源電池材料,可用于分布式電站、應急電源、交通運輸的電源供應。
吳艷介紹,作為一種新型的固體電池材料,褐鐵礦在成本、性能上更具優勢。目前市場價為每噸80美元,而傳統固體氧化物燃料二氧化鋯市場價約為每公斤100美元。同時,褐鐵礦作為一種新型電解質材料,所組裝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具有較高的功率輸出。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