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去年以來,山西吉縣將光伏扶貧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一項重大舉措,利用閑置的山坡地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裝機容量為1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大力推進光伏扶貧項目,使過去的被動式 “輸血型”扶貧變成了主動式“造血型”扶貧。每個村1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預測年發電量16.5萬度,年經濟效益16萬元,可節約標準煤65.4噸,減少CO2排放量171.5噸,SO2排放量0.6噸,氮氧化合物0.5噸,相當于7畝森林吸收量。
項目建成后采用并入國家電網的運營模式,每發一度電國家電網補貼0.42元,項目最少運營20年。項目所產生的收益除優先償還建設本金外,剩余部分收益的60%用于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0%用于扶持貧困村的產業發展項目,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該縣屯里鎮窯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2戶、529人,該村2014年建設的100千瓦村級分布式光伏電站日均發電量388.9度,年發電收入可達到14萬元,按照60%計算,可有8.4萬元用于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2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年可獲得補助159元;5.6萬元可用于扶持產業發展和擴大貧困人口受益面。
目前,該縣屯里鎮窯渠村、壺口鎮留村等光伏發電站已并入國家電網,其余1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00千瓦村級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正在有序推進。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