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楊懷進指出,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的空間非常之巨大,將由過去輔助能源走向主要能源。對于未來的發展空間,國家提出到2020年達到150GW,但楊懷進表示,考慮到成本下降的空間和技術進步的速度,光伏產業的發展會超乎想象,可能將超過200GW的量。
楊懷進還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了闡述:
首先是融資問題,光伏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融資非常棘手,因為自從2011年開始光伏產業達到了飽和的狀態,銀行系統開始不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到現在依然沒有放開,“這就說明金融領域對光伏產業的理解是非常不全面的。”他表示,光伏產業要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在技術改造方面,在研發,在產能和成本下降的空間,還會更大。在目前這個階段,大家可以看到實體經濟都處在下行的階段,光伏產業本身不應該是實體經濟當中下行的力量,它應該是上行的力量,這就看銀行、金融怎么來認識光伏產業。
二是關于產業問題,目前光伏制造企業都在做電站項目,楊懷進表示這本身也是一種轉型和升級。電站項目需要很多的資源,但目前許多地方在配置電站需求的時候,要求配置裝備制造。楊懷進表示,這是應該的,但不能太多,所以在配資源的時候,能夠考慮集中某一個區域,甚至于一個省,甚至整個地區的資源來支持一家公司來做裝備制造,這是合理的。
三是電站項目指標分配問題,楊懷進表示,從前年開始,政府就超比例的,超額發放建設指標,這樣一來對于比較老實的企業來講,帶來非常非常大的困惑:建了電站項目,而拿不到指標,這方面讓企業受到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他提醒做光伏電站的人和政府:大家在做資源配置的時候,要理性再理性。
四是關于土地利用方面的問題。楊懷進指出,目前有一些土地利用在政策上也會給企業帶來一些困擾。因此,政府也好,企業也好,從法務上也好,從做工作的仔細程度上來講,要能夠做得好一點,再仔細一點。
以下為演講實錄:
楊懷進:尊敬的各位領導和各位朋友,謝謝王所長在表揚我,實際上客觀的講,我是中國光伏產業里面第一批的參與者之一,也是光伏產業發展的見證者之一。今天我跟大家先打個招呼,我講的這個也沒有什么特別地新意什么的,可能有很多是光伏產業之外的,我想報告一下我們對產業的認識和體會。
一、對光伏行業發展的基本認識。
二、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三、對振興中國光伏產業的期待。
光伏產業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在十年以前談光伏產業,一開始是12.5的轉換效率,后來變成14.5轉換效率,今天普遍大家都看到了光伏在多晶電池都達到18.4%以上的效率,單晶轉換效率已經做到25.5%以上轉換效率,大家可以看到技術的進步在滾滾向前,行業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穩定在22%以上的技術,是指日可待的。
我也看到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包括領跑者計劃,都是積極在推動這個產業向前發展和技術進步。
剛才講技術進步,我就要講到成本,在十年之前,這個成本大概是8-9塊錢人民幣/度電,今天這個成本,有些地區我認為7毛錢不到每度電成本,絕大多數地區在8-9毛錢/度電。
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的空間非常之巨大,由過去輔助能源走向主要能源。未來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的突破,我相信使整個電網發生變革,這是一定能做到的。在有些國家,這個電價超過0.2美金以上,我認為都可以使用儲能,儲能+光伏實現家用獨立發電系統,這是完全可行的。
這樣一來,可以使得光伏發電成為主要能力。不久之前我還聽到很多人講起,所謂的光伏發電,它是一個主要能源,還是一個輔助能力的問題。是主食還是零食的問題。
這很明顯,德國26%的電都是來自于光伏,白天40-50%也是來自于光伏發電,所以它不是簡單的輔助能源,已經走向了前臺,因為大家看到它的成本下降掉了90%以上。
十年左右的時間,2002年的時候,中國做光明工程的時候,那時候在西藏、青海許多地方的系統造價都是100多塊錢,90幾塊錢,那時候組件價格都是30元以上,現在降到所謂3.8塊錢的水平,所以度電成本也下降了。
光伏應用的市場,除了說明了德國的數據之外,我還想說明一下德國之外的情況,就像我們中國,實際上2010年的時候,中國應用的市場所占份額大概3%,到了2013應用份額已經達到28%,去年和今天這個比例已經達到30%以上。也就是說,因為規模化,因為技術進步,因為成本下降,使得光伏的應用,成為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用于電氣化石能源,而且對于發展中國家,甚至貧困國家,用來作為主要電力供應來講,我覺得已經可以實現的。
中國光伏制造的狀況,從2001年之前,光伏在中國,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小的,四大廠全部加起來的總量也就一兆瓦多,不到兩兆瓦。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實際上是多少倍的增長呢?整個增長量是在5萬倍左右。
未來發展的空間,大家也聽到,我們國家最近提到1.5億的數字,也就是150GW。根據我自己的體會,我認為成本下降的空間和技術進步的速度,會超乎我們的想象,所以我認為會超過200GW的量。在五六年之前,我們還仍然在想電池組件價格什么時候能下降到1美金以下,現在可以看到已經降到0.6美金以下。
對于光伏產業的幾點思考。融資這方面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光伏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當初光伏產業的發展,也是離不開政府,也是離不開銀行的。在2011年開始光伏產業發生了飽和的狀態。飽和之后,銀行系統對光伏產業發出了所謂不支持的態度,直到今天對制造這塊都沒有放開,這就說明金融領域對光伏產業的理解是不全面的,非常不全面的。
要想光伏產業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在技術改造方面,在研發,在產能和成本下降的空間,還會更大。我想說什么,在目前這個階段,大家可以看到實體經濟都處在下行的階段,實際上光伏產業本身不應該是實體經濟當中下行的力量,它應該是上行的力量,這就看我們的銀行,我們的金融怎么來認識光伏產業。
好比技改,有許多過去生產線需要做一些工藝上的改革,做一些自動化,這些改造之后帶來的利益,實際上是超過30%以上的投資回報。既使是這樣,銀行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認可這一點。
談到研發也是一樣,大家在生存的情況下,有多少家是真正能夠投入巨資在做研發的,這也是問題,這也需要銀行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沒有研發怎么可能有技術進步。還有產能的問題,大家過去說產能過剩,在某一個階段產能是過剩的,慢慢產能供需之間的矛盾沒有那么激化了,所以產能不過剩,但是銀行抽貸之后,產能利用率沒有得到改善,那么對于企業產品制造成本也會帶來增加,而不是下降。
關于產業,制造業都在做電站項目,實際上這件事情,大家要能夠理解,制造業做電站項目,本身也是一個轉型,也是升級。制造業不可能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而且是在不盈利的情況下,仍然坐以待斃,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頭腦清醒的企業,就應該實時感覺到產能過剩,在感覺到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自己要想辦法,所以我們也是從2011年開始做電站項目,大家陸陸續續都在做電站項目。電站項目需要很多的資源,現在我們遇到一個什么問題呢?許多地方在配置電站需求的時候,要求配置裝備制造。我認為這個道理也是有的,有許多地方光照資源也有,土地資源也有,指標量也不小,那么配置一些制造,扶持一些制造,我覺得是應該。但不能太多,太多之后就相當于在同一條街上開相同的飯店,最后造成競爭,每一家都不能生存,所以在配資源的時候,能夠考慮集中某一個區域,甚至于一個省,甚至整個地區的資源來支持一家公司來做裝備制造,我覺得這是合理的。
還有電站項目指標分配問題也是一樣,電站項目指標分配也是大家要務實一些,因為企業跟政府相比,企業一般都是聽政府的,那么政府說什么,企業就做什么。這里面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兩年前,還是三年前,政府在下達指標的時候,都是1:1下發,國家能源局下發到多少指標,省里面多少指標下發下來,很多公司沒有暗示完成這個指標,這里面因素很多。因此從前年開始,政府就超比例的,超額發放建設指標,這樣一來對于比較老實的企業來講,帶來非常非常大的困惑,就會建了電站項目,而拿不到指標,這方面讓企業受到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有些電站項目可以賺五千萬,賺一個億,但是電站一直放在那里曬太陽,電站項目變成了虧五千萬,甚至虧一個億,對于企業來講怎么能支撐這么大的虧損數字。所以提醒做光伏電站的人和提醒政府,大家在做資源配置的時候,大家要理性再理性。
還有關于土地利用方面的問題。現在有很多荒地、荒山,尤其在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又是有電力消納的地區,所以應該積極鼓勵大家使用這些荒山荒地來做,但這里面有一個矛盾。這個荒山荒地在好多年之前,它已經變成了林地或者農用地,已經得到了國家的補貼,所以你現在看上去是荒山荒地,但是在地圖上,在國土局那里,在林業局那里是林地,實際上這對企業也造成很大的困擾,而且有的時候,政府說我們來幫你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先建電站,這個電站建了之后,發現電站的土地有很多不合規的地方,那么又造成了很多的困擾。這些事情實際上跟光伏產業本身是沒有關系的事情,所以政府也好,企業也好,從法務上也好,從做工作的仔細程度上來講,要能夠做得好一點,再仔細一點,就不會出這些問題。
關于資源換裝備制造的事情,也已經解釋過了,這個事情不是一個壞事情,但是大家要理性的,不可能在每一個縣,不可能在每一個小城市里面都搞一個組件廠,都搞一個電池廠,這絕對是不現實的事情。
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期待,我本人在這個行業里面,我說我是見證者,我希望看到什么?全球光伏產業大概帶來GDP總量,是在4萬億美金左右。在中國,這個數字實際上也已經超過10萬億人民幣產值。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在這個行業里面,出現一個巨型的公司,這是我希望看到的。
如果利用了整個產業,立了了整個中國的資源,就像二十幾年之前中興華為,做電話交換機一樣,假如有三百多家公司競爭,也不會出現中興,也不會出現今天的華為。我在思考,各級政府,中央政府,能源局應該要考慮怎么樣在資源配置上,能夠配置給那些有培養前途的公司,讓他們迅速的成長起來,變成行業的領頭羊,然后帶來整個行業發展的秩序。
有的時候我也很擔心,未來有新的技術出現嗎?我們今天看到一些技術,未來會不會有顛覆性技術出現呢?我認為一定會有,那么出現在哪里?假如出現在歐美,那么我們有哪一家公司有能力去合作呢?這方面我也在思考,我們中國有沒有能力培養出獅子王這樣的企業呢?希望他們本著對自身,對行業,對國家負責任的角度,要好好的把企業做好,經營好,以上就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