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開車上二環,堵車的時候無意間瞄了一眼路上跑的車,發現周圍居然有四五輛都是純電動汽車,起步一點不比燃油車慢,更沒有絲毫尾氣。跟朋友聊起這事,他懊惱得不行,一直想買輛電動汽車的他,害怕充電難沒敢嘗試。今年8月底,他換了一輛燃油汽車,舊車置換、辦牌照手續繁冗復雜,新車開回家快倆月了愣是沒法上路。更讓他郁悶的是,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指導意見,這讓一直青睞電動汽車的他慨嘆:還不如多等一段時間買輛純電動汽車。
細數近年來關于電動汽車的利好政策,不可謂不多。減免購買稅費、增加搖號中簽幾率、鼓勵小區物業為建充電樁提供便利條件……無疑,這些都旨在推動電動汽車盡快上路。然而,就像燃油汽車一樣,沒了油,再好也是一堆廢鐵。方便、安全、隨處可及的充電設施,是電動汽車大規模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必要前提條件,不解決充電難的問題,電動汽車的普及,始終差那么一公里。
從企業層面來說,一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都非常重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多年來緊密跟蹤電動汽車產業及市場發展趨勢,加快制定完善充換電設施標準體系,合理布局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而此次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則意味著我國從政策層面開始著手打通“電動汽車時代”到來的最后一公里——充電設施建設。回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里程,從200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化準備和轉化階段,到2009年以“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實施為標志的,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大規模示范和推廣階段,再到2014年新能源汽車扶持和優惠政策的密集出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解決了“車”本身的問題之后,開始集中解決充電設施建設問題。
國務院的這一部署,范圍擴展到全國各地,力度空前。目前,在各地的充電設施建設規劃中,一般要求新建小區停車位配建充電樁比例不低于18%,比如北京、廣州和上海。《意見》出臺后,這個比例被提高到100%。而將互聯網思維引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領域,可謂是《意見》的一大亮點。“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可以讓市民通過手機APP實時查詢附近的充電站(樁)、站內空閑的充電樁數量等信息,還可使用手機微信、支付寶等網絡快捷支付方式,支付充電服務費用。
此次《意見》的出臺讓電動汽車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一直以來喜愛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不再望而興嘆,電動汽車也不再只是“看上去很美”。當然,要想徹底消除消費者的“里程焦慮”,還需時間讓政策真正落地。從2007年到2015年,我們等得不算短,但我們愿意再等等,希望不會太久。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