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將在2015年實現7%左右的經濟增速,這一聲音既傳遞出了中國經濟的“底氣十足”,也讓人翹首以待,下一個從政策“工具箱”里掏出的利器究竟為何。昨日,國家發改委“不負眾望”再度發招,一口氣拋出多項促投資新舉措。可以預見,在今年不足4個月的時間里,大手筆“花錢”將成國家發改委的“常規動作”,誓要抓住重大工程、重點領域的“牛鼻子”。
投資領域頻爆猛料
昨日,國家發改委聯合開行、農發行組織召開全國促投資穩增長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攀升的前提下,促投資穩增長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更是推出了包括推進11大類重大工程包建設,加強政銀企社合作對接以及大力推行PPP項目合作等在內的十項促進投資的舉措,以穩定當前經濟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4%,對整體投資的貢獻率達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是制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三大投資領域中惟一貢獻率上升的領域,起到了國民經濟“穩定器”的關鍵作用。
投資領域的良好表現與今年以來不斷出臺的相關政策和舉措是密不可分的。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重點推進了11大類重大工程包的建設,并建立了重大工程“開工建設一批、投產達標一批、儲備報批一批”的滾動機制。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的投資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帶動作用。據悉,今年477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上半年已基本下達完畢,帶動了各類資金加大對“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發揮了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增后勁的重要作用。新增的中央投資更是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就下達到了地方。
此外,PPP項目也在今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水電站和鐵路建設等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還建立了首個國家部委層面的1043個項目的PPP項目庫,公開發布了第一批13個PPP項目典型案例。
全年保“7”壓力陡增
盡管投資領域頻傳捷報,但縱觀國民經濟總體形勢,全年想完成經濟增長7%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據海關數據顯示,8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下降6.1%,與7月相比降幅收窄2.8個百分點,形勢有所改善。但進口大幅下降14.3%,降幅比上月加深近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8月的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居年內高位,但更加值得關注的是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據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PPI同比、環比降幅均繼續擴大,分別為-5.9%和-0.8%。截至8月,PPI同比連續42個月下降,環比連續20個月負增長。業內人士認為,工業品通縮加大,通縮風險仍是今年經濟后半段主要面臨的風險。
與外貿和PPI形成鮮明對比的是,8月的消費有穩中向好的跡象。數據顯示,8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9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8%,比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成為今年以來單月增幅最高。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向好尚不足以緩解經濟一直以來的下行壓力。有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原有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農業的基礎地位不牢固,產業優化升級進展緩慢等等。此外,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經濟政策回旋的彈性空間不足,使得結構調整的現實壓力增大。業內多位人士均預測,盡管上半年完成了“保7”的任務,在放眼全年,想要實現這一增長目標實有難度。
改革跟進護航穩增長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當前正處于承前啟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國家發改委除抓好促投資穩增長的各項措施之外,也不會放松其他與穩增長有關領域的改革。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統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將所有投資審批事項納入政務服務大廳“一口受理”,將所有審批核準工作納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對項目辦理時限做出嚴格規定,大幅提升了審核效率。具體來看,國家發改委取消了18項項目核準前置手續,推動將32項核準前置審批精簡至“兩項半”。
備受矚目的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也已于今年6月底實現了中央層面16個部門的“橫向聯通”,將在年底前實現國家、省、市、縣“縱向貫通”。
此外,今年以來國家層面的幾項重大舉措也在為經濟穩增長“保駕護航”。包括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制定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等。徐紹史表示,尤其是今年以來一直在大力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會成為今年國民經濟的一大亮點。
明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對此徐紹史表示,促投資穩增長仍是明年的主基調。國家發改委將持續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加快補齊小康社會建設短板,并制定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庫建設。此外,國家發改委也仍將有序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向縱深發展,并打通金融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動渠道。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