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兵良好的空氣質量讓人們享受到了藍天的美麗。如何讓藍天常在,讓人民群眾的期待變為現實?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新《大氣法》),對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潘岳表示,新《大氣法》抓住了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這個主線,為推動大氣污染物全防全控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記者:此次修法的亮點在哪?
潘岳:新《大氣法》從第一條到最后一條,通篇都是圍繞大氣質量改善目標這個主線展開的,其中明確提及“大氣環境質量”達36次之多,接近全部條文的1/3,這正是此法的最大亮點。
另外,《大氣法》修訂充分體現了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整個過程完全開放,聽取公眾意見貫穿始終。以“公開”為例,新法中要求公開的有11處規定。
如新《大氣法》明確要求,制定標準應當征求公眾意見;省級以上環保部門約談地方政府的情況、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建設單位新建項目的環評文件、重點區域內的大氣監測信息和源解析結果、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突發重大環境事件監測信息等都要向社會公開;環保部門應當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方便公眾舉報,并反饋舉報處理結果。
記者:新法如何讓環境質量改善與老百姓的直接感受相一致?
潘岳:修法過程中,很多環保專業人士認為當前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但環境質量改善不明顯,考核質量改善比考核總量減排便于公眾監督,這完全正確。新《大氣法》已經吸納了這些意見。環境質量的改善是檢驗環保工作的唯一標準,環保部門需要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進考核方法,直接回應公眾的期待,讓環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覺直接掛鉤。
一是既要抓重點污染物,也要抓其他污染物。影響大氣質量的因素很多,改善大氣質量要全防全控。要從質量改善的需要倒推環保工作重點,而不局限于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一兩個指標。
二是既要抓區域總量減排,更要抓點源排放達標。目前企業排放超標相當普遍,強化企業排放必須達標是基本要求,假如企業排放達標而區域環境質量仍然超標,那就應當實行總量控制。
三是既要抓固定源,也要抓非固定源。除了控制工業企業等固定源外,對于機動車船等流動源和農業面源也要嚴格控制其污染物減排。
記者:如何讓“APEC藍”“閱兵藍”成常態?
潘岳:現在公眾無不懷念“APEC藍”與“閱兵藍”,同時也無不憂慮藍天易逝,“好景難常”。良好的環境質量既要各級政府勇于擔當,也要環保部門監管到位;既要企業改變生產方式,守法達標,也要公眾轉變生活方式,人人參與。同呼吸、共命運,大家一同攜手留住美麗藍天。
修訂《大氣法》,大家有權知情、參與和監督,有責任積極建言獻策。希望社會各界不僅關注大氣法的修訂,也要關注今后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修訂;不僅關注立法,也要關注法律的實施,再好的法也要看能否真正執行到位。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