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6萬輛,銷售7.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4倍。然而,在令人欣喜的數字背后,關于車企虛報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的消息卻打亂了人們為其發展鼓勁的掌聲。
消息的起源是,中汽協未能按計劃正常發布4月和5月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面對媒體的詢問,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稱:“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個別新能源車企開始自行其是,不愿配合中汽協的產銷量統計工作,從而導致4月、5月的產銷數據統計都沒有最終核實。”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相關人士也透露,為掩飾新能源汽車推廣不利的狀況,部分車企虛報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的甚至虛報產能20%左右。
然而,在中汽協缺席的新能源汽車數據,卻并未缺席工信部根據機動車出廠合格證統計的產量。工信部數據顯示,4月、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分別為9060輛和1.9萬輛。
風波過后沒多久,在中汽協最近的發布會上,6月和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數據又赫然在列。但仔細核對其與工信部的數據,頗令人回味。從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看,工信部提供的數據為7.85萬輛,和中汽協發布的7.6萬輛相差不多。但兩者6月的產量數據差異就很明顯了,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為2.5萬輛,而中汽協的數據為1.9萬輛。或許有人會說,統計口徑不同,是數據出現偏差的根源。但一個月的產量相差6000輛,偏差超過了20%,恐怕不是一個統計口徑不同所能解釋的。難道,在傳統汽車領域玩慣了的統計數字游戲,還要在新能源汽車上再玩一次嗎?
自國家去年開始接連出臺對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以來,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一路高歌猛進,同比2倍、甚至3倍的增長成為常態,讓行業看到了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汽車工業帶來的生機。在傳統汽車產銷量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投資新能源汽車給企業帶來了新契機。
產銷數字的不斷攀升意味著消費市場開始啟動,曾經“免搖號”、“免費配給”仍乏人問津的新能源汽車牌照也開始成為香饃饃,并帶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熱。眼看市場“熱得發燙”,后院卻起了火。虛報數據給新能源汽車發展一記當頭棒喝,無論是行業專家、投資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市場,究竟是虛火還是真旺?
誠然,虛報只是個別廠家的一時行為,但卻讓人意識到這一新興市場已出現了弄虛作假的苗頭。作為體現市場發展的晴雨表,真實的產銷數據對于剛剛起步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至關重要。只有真實,才能反映市場現狀,為行業的后續發展、為政策的支持提供依據,哪怕這個數據并不是那么光鮮亮麗。在傳統汽車領域,為了漂亮的銷量數字,壓庫行為已使行業發展陷入窘境。在新能源汽車這個仍顯稚嫩的市場,請某些企業腳踏實地做事,不要把新能源汽車當作政績工程或是追趕時髦的潮流,更不要弄虛作假,讓一顆老鼠屎毀了一鍋粥。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