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的“風能大省”,也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然而,在大力開拓這一綠色能源的同時,內蒙古也遭遇了風電產業發展初期的常見問題:外送通道不暢,本地電網接納能力不足,致使能源浪費。日前,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中國政府將在國家層面上對風電發展做出整體規劃,內蒙古等地的風電產業發展困境有望得到改善。
在內蒙古中部察右中旗的輝騰錫勒風電場,一個個風力發電機矗立在遼闊的草原上,其中有130臺由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存峰先生介紹說,這130臺風機總裝機規模超過10萬千瓦,從2007年開始并網發電,今年的發電量將超過2億度。他說:“節能減排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如果年發電量按2.59億(度)的情況下,相比同樣規模的火電廠,一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3.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2470噸,還有1074噸煙塵,還有1.4萬噸廢渣。”
輝騰錫勒風電場所處的察右中旗,是內蒙古發展風電產業起步較早的一個旗縣。『該旗風電辦公室主任王勇先生告訴記者,國家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后,當地的風電產業發展明顯加快,裝機總量從2004年的6.85萬千瓦,發展到去年年底的108.5萬千瓦。他說:“5年時間我們增加了102萬千瓦,我們現在一年建成的風電裝機規模相當于過去9年建成的風電裝機規模的三倍。(特別是)09年底,我們總量已經完成了108.5萬千瓦的裝機,在全國旗縣以及地區的風電裝機(中)首個突破100萬千瓦。”
內蒙古自治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的一半,近年來,在國家和自治區鼓勵優惠政策支持和引導下,到2009年,內蒙古全區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已連續6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并建成5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占到全國的約三分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郝益東表示,根據現有的發展速度,再過五年,內蒙古的風力發電能力將達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項目——三峽工程的水平。郝益東說:“三峽的發電裝機是2000萬千瓦,從目前來看,內蒙古自己就達到500多萬千瓦。我們這幾年都在翻番的增長,(預計)到2015年(內蒙)將達到3000萬千瓦。(所以說)2015年達到一個三峽(的目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內蒙古的風電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外送通道不暢,當地電網接納風電能力接近飽和,一些風電企業不得不進行“棄風停機”,讓風資源白白浪費。
負責運營內蒙古電網的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泓先生介紹說,針對這一狀況,為了提高吸納風電的能力,公司在自治區內積極進行電網建設。今年公司對于電網建設的投資預計將達70億元人民幣。此外,公司還在區內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應用,與一些盟市合作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希望在區域內最大限度地使風電資源得到利用。楊泓說:“我們在爭取外送的同時,也在積極地開拓內部市場,電動汽車也是一個趨勢。現在和鄂爾多斯正在談這個事情,我們給他建充電站,讓他們的汽車來跑。此外,在包頭現在準備建一個充電站,包頭市也愿意拿出一部分出租車改裝成電動汽車。”
內蒙古遇到的問題在甘肅、青海、新疆等風電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同樣存在。中國國家能源局不久前提出,將利用半年時間完成對風電開發、市場消化、風電輸電等四個規劃的制定。其中特別指出,地方消化吸收不了的風電,將由國家在區域內協調甚至在全國協調消化。
這一消息使內蒙古風電業界人士大受鼓舞。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內蒙古公司總經理、內蒙古可再生能源發展協會副會長齊來生先生表示,如果這一瓶頸得到解決,內蒙古風電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他說:“(內蒙古)風電今后應該是很有潛力的。一個是中國風能的儲量高,我們自治區更高;另外我們今后化石燃料的枯竭,必然要使用(風能這種可再生能源);再一個是我們現在的風機制造技術和利用技術的提高。”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