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智能電網試點項目,我國北方第一個島嶼微電網將在長島建成運行。
微電網:長島穩定電力的最佳途徑
育有近200萬元海參苗的長島居民朱延江再也不用擔心停電了。“如果我的場子停電1個小時,海參苗就會缺氧;停電5、6小時,就會‘全軍覆沒’。我常年備著一臺柴油發電機,基本長期不用,挺浪費,但一旦需要用時又不夠。”朱延江對記者說。
據介紹,作為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長島由32個島嶼組成。自1977年第一座發電廠建成之日起,在十年時間里,長島電力一直實行限時供應制度,“早上5:30供,晚上8點停”。
1982年,長島敷設了第一條35千伏海纜,實現了海島與大陸網電的連接。由于海島特殊的地質情況和電網建設難度,長島電網較為薄弱,存在供電可靠性較差、風電控制能力不足、故障風險高等問題,海纜一旦出現故障,停電將不可避免。檢修工作由于海上作業,受海洋和氣象條件制約,檢修難度大,施工時間長,對長島來說,偶然的停電也將是致命的。2003年長島敷設了第二條海纜110千伏邱長一線,2012年又敷設了110千伏邱長二線海纜。
為了探索給長島帶來穩定電力的最佳途徑,來自山東電力的科學家、工程師結合當地的情況,研究設計獨立的“微電網”。
神奇的“白房子”,將結束長島停電史
一棟看似普通的白房子,即將結束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長島縣的停電史。
據介紹,這座被稱為“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接入控制系統”的裝置內部別有洞天,儲能裝置和能量管理裝置是微電網的核心部分。其中,層層疊疊的磷酸鐵鋰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三種電池數以千計。
“微電網的最大優勢在于提高電力系統面臨突發災難時的抗災能力,當電網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時,微電網處于儲能預備狀態。當海底電纜受到外力破壞失電時,島上的微電網儲能系統可在電纜斷電瞬間快速建立島上電網電壓、穩定系統頻率,并自動啟動柴油發電機組,保持對島上風力發電機的電壓支撐,建立穩定的電網電壓,形成海島電力自我控制、保護和管理的自制系統,以保證島內負荷的不間斷供電。”山東電科院首席專家孫樹敏表示。
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唱“主角”
這是一次傳統能源發力,可再生能源擔當主角的全新嘗試。
記者了解,通過以上工程的建設,島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將超過60%,形成風電、光伏發電多種可再生能源電源,柴油發電機、儲能裝置快速調峰電源多種能源結構的新型電力交換系統。微電網項目將充分利用長島豐富的風電資源,對島上淡化水廠進行技術改造,達到日供水500噸,遠期1000噸的淡化水規模,徹底解決海島用水困難的現狀。
“通過這個項目,百姓可以享受到由風能、光能轉變而來的穩定、優質、綠色的電能,告別完全依靠外部供電的歷史,逐步實現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國網煙臺供電公司總經理盧剛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