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說,目前仍有一些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管理粗放的蓄電池企業正常生產銷售,不但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轉型發展。因此,他建議,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蓄電池市場準入環境,免征電池消費稅或降低稅率,以及推動鉛蓄電池產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等。
科技日報:現在蓄電池市場存在哪些問題,該怎么解決?
張天任:蓄電池的極板生產是國家環保整治的重點之一。一些“三無”企業缺乏相應的環保投入和環保設施,加之極板加工設備落后、工藝粗糙,極板加工費每噸僅需3000元,遠低于正常成本,而這些極板大多流入到非法的地下工廠,經組裝后的蓄電池大量流入市場。同時,由于大部分地下非法蓄電池生產企業不提供票據、也無環保和社保費用,總體生產成本更低廉,其產品的價格也遠低于正常的市場價格。然而,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僅從蓄電池標識上很難看出產品是否合法,往往會被動接受零售商建議,購買非法廠家產品,形成安全隱患。非法蓄電池地下工廠的“死灰復燃”,不僅嚴重沖擊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加大了環境污染風險。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環保和技改投入大的正規蓄電池企業卻倍感壓力。以我們天能集團為例,累計投入10多億元,用于環保設備更新和技術革新,開展機器換人,提升裝備、改進工藝,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的人均產出率,又投入1.1億元對裝配車間進行裝備技改,還投資18億元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采用全球最先進的再生技術對廢舊鉛蓄電池進行規模化、無害化回收處理,每年可處理15萬噸廢舊鉛蓄電池。像天能集團這樣的上市企業,嚴格按國家相關的標準和要求規范生產,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正常上交國家稅收、繳納職工社保,運營費用相對較高,其產品價格要高于非法“地下工廠”的15%至20%,在市場競爭中無疑會處于被動地位。
因此,國家應出臺環保經濟配套政策,加上環保、質監、安監、銀行、保險等單位進行嚴格管理、控制和監督。對環保不達標而未進入目錄的蓄電池企業,通過限制其貸款、保險、生產、招投標、供貨等方法,有效規范市場秩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遏制產能過剩,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最終實現節能減排、總量控制。
還要強化動態監管,創造公開環境。可由環保部公示,建立一專門權威的公示窗口,或由行業內上市公司、大企業抱團聯手,建立行業自律聯盟,讓環保不達標的非法蓄電池企業更好接受整頓和規范。
科技日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今年你提出了“關于免征電池消費稅/降低稅率及調整征收環節的建議”,為何會提這個建議?
張天任:今年1月26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財稅〔2015〕16號《關于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的通知》,即“自2015年2月1日起,將對各類電池征收消費稅(部分電池免征),在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適用稅率均為4%;鉛蓄電池自2016年1月1日起征收”。
雖然在全球,目前我國電池產業已開始形成競爭基本優勢。然而,據統計,去年全國電池行業主營收入平均利潤率僅4.37%,比全國輕工業平均利潤率低約50%。一些大型企業由于持續的技術裝備、環保設施升級,投入大,環保設施運行費用高等因素,部分企業甚至處于虧損狀態。去年下半年以來,電池行業利潤總額持續下滑,至12月份同比下降了28.4%,此下降趨勢將會影響今年全行業獲利能力的繼續下滑;目前全行業虧損面繼續加大,虧損額明顯上升,其中大中型企業的虧損額占了68%;從行業龍頭企業和國有企業2014年的業績看,多處微利狀態,如再征收4%的消費稅,企業經營更困難,市場喪失,并將加速壓垮整個行業。
就像上面說的,由于大部分地下非法蓄電池生產企業不提供票據,很多小企業銷售環節直接面對網點和終端,目前對這類企業納稅管理尚不規范,普遍存在企業納稅產品比例低,不開發票不用繳納消費稅等,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為避免產業發展中的不公平競爭,同時解決課稅執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議電池消費稅在消費環節征收,以控制和減少非規范企業規避納稅義務等問題。
科技日報:為何蓄電池的技術創新升級很重要?
張天任: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這就需要以先進的設備、技術、工藝改造提升鉛蓄電池產業,促進其從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轉型,向技術和創新優勢升級。
美國政府曾制定新能源發展規劃,該規劃投資24億美元用于發展“下一代電池和電動車”生產的48個項目,奧巴馬總統將其中的15億美元毫不吝嗇地劃給了鉛蓄電池。事實上,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的發展都離不開鉛蓄電池的支撐。目前鉛蓄電池既穩定又便宜,還擁有超高的性價比話語權,其它電池“非幼即貴”。如上海世博會曾使用一批鋰電池環保掃地車,因試運行時故障不斷,最終換成了天能鉛蓄電池,使用很穩定。
因此,國家應放開新能源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在鼓勵發展鋰電池的同時,支持規模實力強、工藝技術新、環保效果好、非常成熟的鉛蓄電池上市企業轉型升級;各級政府在項目和資金上給予重點扶持,促使鉛蓄電池產業向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邁進。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