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年高強度開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及東北三省等老煤炭產區,普遍面臨著資源枯竭、礦井衰老、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等問題,大規模轉產轉移壓力越來越大。
據調查,從1990年代后期到2008年,全國共有270多處煤礦(企業)實行政策性關閉破產,解決了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許多問題,但絕大多數企業離退休管理、 職工社區“四供一業”(供水、供電、供氣、供暖和物業)管理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黨工團組織關系未能移交地方政府和社會管理,致使主體企業長期背負著沉重包袱。全國20個省份28家煤炭企業關閉破產原國有重點煤礦已墊付資金265億元。
全國20個省28家煤炭企業中,因資源枯竭、扭虧無望、高硫高灰,面臨關閉退出的原國有重點煤礦共115處,其中資源枯竭的煤礦70處,涉及在職職工30萬人。據估計,全國面臨關閉退出的原國有重點煤礦約有130處,涉及職工約35萬人,承擔了大量辦社會職能、機構和人員。
從整個行業看,中煤能源集團、山西大同煤礦集團、山西焦煤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山東能源集團、河北冀中能源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等企業均不同程度存在資源枯竭與落后產能的礦井。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煤炭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普遍提出了老礦生存困難的現狀,并對如何制定政策機制、幫助老礦順利退出提出建議。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