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綜合
  • 人均1千瓦大討論:人均用電量未來還大幅增加

人均1千瓦大討論:人均用電量未來還大幅增加

2015-03-03 10:45:56 中電傳媒   作者: 徐秋玲  

2月10日,本報頭版頭條刊發《里程碑:我國人均裝機達1千瓦》的報道,引發業內專業人士的熱烈討論。北京工業大學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馬重芳、吳玉庭和博士劉斌3人熱烈參與了此次大討論。以下為本報記者在現場記錄的3位專家的有關觀點。

未來十到二十年我國人均用電量還將有大幅增加

“2015年2月,我國人均發電裝機歷史性突破1千瓦。”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14年我國人均GDP為6747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是美國人均GDP的八分之一,是排名第1的盧森堡的十六分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均GDP的增長,工業用電量還會有大幅度增長。同時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農村人口大量進入城鎮也會帶來用電量的大幅增長。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十到二十年我國的人均用電量還將有大幅增加。但是,是否要追求發達國家人均裝機容量2千瓦和美國人均裝機容量3千瓦的水平值得認真思考。人均裝機達到1千瓦之后,我國更需要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在加強清潔煤技術開發和應用基礎上,我國更應該加大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與儲能技術設備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

需進一步加大清潔電力裝機比例,大力開發儲能設施

從《里程碑:我國人均裝機達1千瓦》的報道中可以看到,我國火電發電量(其中煤電占90%以上)仍占絕對優勢地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約28個百分點。因此,我國應加大核能、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力度,進一步加大清潔能源電力的比例,實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根據報道,目前并網風電9581萬千瓦,年發電量1563億千瓦時,年發電利用小時數為1631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2652萬千瓦,年發電量231億千瓦時,年發電利用小時數為871小時。數字中可以看出,風電和光伏由于缺乏蓄能設施,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很小。如果太陽能熱發電可以跟低成本大規模的蓄熱技術相結合,可發出連續穩定可調的高品質電能,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可達4000~6000小時,是一種值得關注和大規模應用的友好可再生能源規模發電技術。

盡管在太陽能熱發電方面我國暫時還處于落后于國際的被動局面,但在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鏈上,所涉及的機械、熱工、材料等技術領域,我國均有科技成本優勢,發展潛力巨大,有可能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應給予更大關注和更大的財政與政策支持。

從《里程碑:我國人均裝機達1千瓦》的報道中還可以看到,由于電力需求和供給之間的不平衡,造成現有燃煤電站只發揮了60%的潛力,還有40%的潛力沒有發揮,這也嚴重影響了煤電的供電效率。另一方面缺乏儲能的風力和光伏發電的大量接入,也更增加了電網的供需矛盾和電網調峰難度。因此開發和大規模應用蓄能技術來化解電力供需矛盾是電力行業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

電力的大規模蓄能技術包括蓄能調峰電站和電力需求側的削峰填谷電力供應技術,如蓄熱式供熱技術、冰蓄冷空調技術等。電力對儲能的要求是低成本,大容量和長壽命。目前達到這一要求的主要是抽水蓄能,蓄熱和壓縮空氣儲能。目前我國的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183萬千瓦,但離我國電網對儲能比例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壓縮空氣蓄能也由于受地形條件的限制而不可能滿足電網的需求。熔鹽蓄熱式熱電聯供電站具有成本低、不受地形條件限制的特點,值得大規模推廣應用。另外蓄熱式電供暖、冰蓄冷等用戶側蓄熱蓄冷技術也值得大規模推廣和應用。

提高分布式能源比例,增加電網可靠性

根據2013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將建成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1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達1000萬千瓦,建成100個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2013年2月27日國家電網又出臺了《國家電網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對分布式能源并網給予了政策支持。

分布式能源發展趨勢是多能互補、小功率和低品位。分布式能源技術復雜,在我國技術還很不成熟,需要在小功率高效低成本膨脹動力機、能源梯級利用等方面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分布式能源技術,提高分布式能源比例,增加電網可靠性。

綜上所述,人均裝機達到1千瓦之后,我國應該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提高用電和發電效率,遏制人均用電量的過快增長,爭取在2030年左右達到頂峰并開始下降;加大清潔煤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力度,實現煤電的節能減排;加大可再生能源、核電和分布式天然氣冷熱電聯供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力度,逐步增加清潔電力比例;大力開發儲能電站和削峰填谷蓄熱式用電技術,充分發揮已裝機電站的潛力,解決電力需求和供應的矛盾,提高供電效率。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