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說,“十一五”以來,污染總量減排數據在“往下走”,但公眾并“沒有感覺環境質量好起來”。“十三五”,總量減排將繼續堅持下去,并把環境質量改善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努力讓人感受到總量減排與環境質量是有關的,“我們正在做這項工作”。
翟青說,減排數據和直觀感覺“兩張皮”的問題確實存在。他認為這有兩個原因,一是目前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量太大,遠超出環境容量。排放到水、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都在2000萬噸以上,即使從“十一五”以來減排總量下降幾個百分點,難以帶動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二是污染總量控制范圍不夠,“十一五”僅兩項,“十二五”四項。對大氣影響較大的煙塵、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還未納入總量控制范圍。水僅控制了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總氮等相關污染物還未放進去。“污染控制范圍是有限的,這是我們現有能力和基礎決定的”。
據專家測算,在現有基礎上污染物排放量再降30%—50%,我國環境質量才會有明顯變化。翟青說,去年APEC會議,大家都感受到了好天氣、“APEC藍”,那時主要污染物削減了50%以上,“大家才感受到這樣的藍天白云”。
據環保部數據,我國污染總量減排工作進展迅速。“十一五”初,污水日處理能力是5200萬噸,現為1.7億噸;火電機組脫硫,“十一五”初僅少數火電機組有設施,現已達8億千瓦,安裝率達95%;火電機組脫硝從“十二五”開始,在電價等國家經濟政策支持下,現已達6.9億千萬,占比達82%等。“如這些行業這些年沒上這些環保設施,空氣、水環境質量將會更糟糕。作為一項污染防治制度,總量減排對有效遏制環境質量惡化功不可沒。”翟青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