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出口市場前途未卜
目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雖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但出口局勢仍不穩定,存在較大風險。
在日前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發展與投資分析——2014年回顧與2015年展望”研討會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孫廣斌分享了最新的光伏產品進出口統計數據,并對光伏貿易糾紛對我國光伏產業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面對森嚴的貿易壁壘,在2013年光伏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近18%的基礎上,2014年迎來觸底反彈,1~11月出口額同比增長近16%,達到131億美元。其中,日本市場同比增長67%,達到45億美元,占到出口總額的33%;美國市場同比增長35%,達到21億美元,占到出口總額的16%;歐洲市場萎縮30%,不足25億美元,份額降至18.75%。
孫廣斌表示,相對于曾經單一依賴歐洲市場的局面,目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但出口局勢仍不穩定,存在較大風險。除了美國的二次“雙反”之外,印度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正在進行中,澳大利亞在去年5月份發起反傾銷調查,加拿大也于去年12月發起“雙反”調查。
對于占據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半壁江山的高速增長的日本和美國市場,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告訴記者,日本光伏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和美國光伏“雙反”措施實施前搶出效應的拉動是推動光伏市場需求量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美國于2014年年底發布了針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雙反”終裁稅率,合并稅率達到76.5%~203.76%,如今美國貿易委員會已經做出肯定性終裁,如果不能達成和解,我國光伏企業將喪失美國市場。日本市場雖然大規模爆發,但由于補貼額度偏高和光伏電力消納問題,隨時會因為政府財力有限而削減補貼,事實上,現在已經傳出日本電網公司不再接受并網申請的消息。
對于雖然不斷萎縮但仍占據兩成份額的歐洲市場,王世江表示,歐洲市場對我國有限價限量的措施,不僅使我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競爭力下降,而且“雙反”發起方仍在鼓動歐盟外貿部門對我國企業實施更加嚴厲的貿易制裁。
此外,我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一部分為轉口日本、馬來西亞等地,據消息稱歐洲意欲加緊對此類規避措施的調查,如若成行,我國對歐出口形勢更加不容樂觀。再加上其他新興市場受到融資、政治與政策穩定性等因素的影響,未能快速崛起。不容樂觀的出口形勢將給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帶來嚴峻挑戰。
提高“走出去”競爭力
目前光伏出口企業數量多達421家,從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一數量應該控制在50家以內為宜。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提高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的競爭力,首先就要保持在技術、設備和管理上的先進性。”孫廣斌表示,“在東南亞等地區制造成本已經低于我國的當下,再單純依靠價格優勢的企業撐不了幾年。”
全球化布局已成為我國光伏企業規避“雙反”的重要手段。英利在泰國建廠,阿特斯布局加拿大,尚德在美國,晶科在南非,中電光伏在土耳其,卡姆丹克在馬來西亞……談起國內企業外海布局的成功案例,王世江如數家珍。“由于形勢所迫,我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化布局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他認為。
但不論是海外建工廠,還是建電站,由于政治、安全、稅收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存在極大的難度和風險。孫廣斌建議,不妨優先考慮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泰中羅勇工業園、越南龍江工業園等13個受雙邊政府保護和支持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以降低風險,獲取更多支持。
但是以上都只是企業在自謀出路,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近期內會有哪些具體措施出臺?“要提高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的競爭力,就迫切需要提高行業集中度。”孫廣斌表示,“目前光伏出口企業數量多達421家,而從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一數量應該控制在50家以內為宜。”
他還透露,針對美國二次“雙反”,我方正在積極爭取以價格承諾等方式達成和解,“不超過50家甚至30家出口企業”的理念很有可能體現在與美方的談判結果中。
“試想,如果這么大的出口市場由30到50家企業分享,這些企業的日子就會好過得多。”他表示,“至于如何從中篩選好的產品和企業,會嚴格參照是否符合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等文件。”當然不是說中小企業就沒有出路,他補充道,為大企業代工也可以活得很好。
對于中美能否就光伏“雙反”達成價格承諾等形勢的和解,孫廣斌認為前景樂觀。“有觀點認為,我們和歐盟達成價格承諾吃虧了,損失了一部分歐洲市場。但是要知道,我們由此規避了47%的高額‘雙反’稅率,做出一些讓步總好過顆粒無收。”孫廣斌強調,“美國光伏市場潛力巨大,極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因此我們也絕對不能放棄。”
盡管困難重重,孫廣斌依然認為,2015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仍將穩步增長,且出口額不會低于150億美元。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