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日前開始進入修訂議程,這是該法自1987年以來的首次全面修訂。舊法究竟存在哪些不足?修訂后的“新法”將可能呈現什么樣的新面貌?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作出解讀。
周生賢說,針對這次修訂,環保部建議,大氣污染防治法應當改變過去“立法不嚴”的狀態,強化污染排放的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努力實現從單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轉變,從大氣污染治理的屬地管理向區域聯防聯控轉變,突出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重點領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政府責任,明確企業義務,加大對污染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使排污者不敢違法。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我國大氣污染正向煤煙與機動車尾氣復合型過渡,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霧霾等重污染天氣頻發,現行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周生賢指出三點突出問題:一是源頭治理薄弱,管控對象單一。現行法缺乏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布局等前端源頭治理方面的要求,也沒有對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等多種污染物實施協同控制。二是總量控制范圍較小,重點難點針對不夠。根據現行法規定,實行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的“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僅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1.4%,不能適應全國總量減排的需要。同時,針對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重點領域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夠完善,污染嚴重的重點區域缺乏聯合防治機制,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也不夠健全。三是問責機制不嚴,處罰力度不夠。對地方政府的責任規定較為原則,需要加強責任考核,完善對不達標地區的約束性措施;同時,企業違法成本低的問題突出,需要強化法律責任。
周生賢說,新法應當明確政府為大氣保護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由“兩控區”擴展到全國,明確分配總量指標、發放排污許可證的原則和程序,對超總量和未完成達標任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并約談主要負責人。在燃煤、工業方面,新法應當明確國家采取措施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細化對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控制措施;在機動車方面,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在用機動車、油品質量環保達標的監督管理。應當加強建筑施工、物料運輸等方面的揚塵污染防治措施。
他還說,新法應增加一個章節,專述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要求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規定重點區域應當制定聯合防治行動計劃,提高產業準入標準,實行煤炭消費等量或者減量替代,并在規劃環評會商、聯動執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起區域協作機制。遭遇重污染天氣時,大氣污染防治法應當有明確的預警和應對要求,要求有關地方政府應當適時發出預警,依據預警等級啟動應急響應,并可以采取責令有關企業停產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等應對措施。
按照周生賢的描述,修訂后的新大氣污染防治法,應在企業出現環境違法時,予以嚴懲。對無證、超標、超總量、監測數據作假等污染違法行為,規定沒收違法產品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責令停產整治、行政拘留以及責令停業、關閉等行政處罰;對受到罰款處罰拒不改正的實行“按日計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