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問題不斷升溫,被稱為“黑金”的煤炭,似乎和污染畫上等號。研究顯示,煤炭直接燃燒,引發了70-80%以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然而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達48億噸左右,推動煤炭潔凈化是當務之急。
針對消耗了一半以上煤炭的火電企業,政府實行大棒加胡蘿卜政策。環保部7月1日開始執行號稱“史上最嚴”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同時,山東、浙江、廣東等各地政府則出臺補貼政策,例如電價補貼、排污費折扣,保證電廠運行小時數等。這大大提高了電廠煤炭清潔化利用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國煤電企業脫硫裝置安裝已達到95%,脫硝設置也有50%。
未來的清潔煤電技術怎么發展呢?國內的一些大型電企,已經著手儲備清潔煤電前沿科技。
比如,以煤電為主的國內第一大發電企業——華能集團,從2012年11月開始,在天津商業運營了中國首座IGCC電站,所謂IGCC,就是把煤氣化后發電,因發電效率高、污染物近零排放,是未來煤炭清潔發電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不過,目前IGCC電站的發展困境是,建設和運營虧損。華能集團科環部主任趙毅認為,IGCC電站已經達到天然氣電站的排放水平,長遠看要比天然氣發電更經濟。要讓這項示范工程,可推廣、可復制,就要優化設計、通過量產,使單位造價降至1萬元以下。
此外,700℃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是目前發達國家積極發展的清潔燃煤發電技術,耗煤量可減少30%,污染物排放也將大幅減少。華能清能院院長許世森說,目前我國已經完全有能力建設世界第一個700℃機組驗證試驗平臺。
對于能源消費七成靠煤的中國來說,通過技術創新使燃煤發電更高效、清潔、低碳,不僅有利于改善環境,還利于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