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平江縣一座火電廠可能落戶,因為擔心環境污染,項目遭遇民眾反對,項目前期工作停止,縣委書記田自力辭職。田自力辭職看似“主動”,實則不無“被動”因素。一方面,預計投資近80億元的火電項目受到省里大力支持,被看作“平江發展史上的重大機遇”;另一方面,當地群眾反對該項目落戶平江,為此發起了一次較大規模簽名反對活動,還導致了一次群體性游行事件。作為縣委書記的田自力,不能不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
一個重大項目在決策和推進過程中,遭遇反對聲音,未必是壞事。出現爭議,可以把相關矛盾和問題擺出來,為下一步決策和施政提供參考。以此來看,促使田自力成為“火電事件”責任擔當者的“臨門一腳”,在于以他為首的領導班子沒有很好地凝聚共識,舉措失當。比如,發生群體性游行事件后,當地隨即宣布終止一切與火電項目相關的工作,此舉明顯是“單方行為”,并未向上級匯報,也未征求合作方意見。這不僅讓該項目停擺,也讓田自力本人陷入難以掙脫的困境。
官方介紹稱,該項目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污染可控”,可為什么在當地許多市民眼里,“火電廠就是個冒白煙的煤爐子”?二者的認識差距,其實就在于汲取民意與溝通民意等機制上出現了狀況。有些地方民眾對一些重大項目的反對,并不見得就理性,但政府“要把好事辦好”,就應轉換工作思路,在項目推進前做好溝通工作。這要求,政府既要讓民眾深入了解項目本身,也要認真聽取民眾意見,同時要做好充分的信息公開和宣講工作,以消除誤解和不必要的擔憂。
田自力辭職后,平江很快組成了“新班子”,火電廠項目再次被提上了議程。該項目能不能落地、該如何取得地方民眾廣泛支持,應從此前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認真反思。
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大力發展,各種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是免不了的。關鍵是,政府決策特別是重大項目決策中,要把民眾意見納入其中,要真正落實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精神。如果不建立相應的民意汲取機制,哪怕是一件為民謀利的好事,也可能因存在誤解和不了解而舉步維艱。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