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恒大一出手就豪擲上千億的資本圍獵光伏的路徑不同,同為太陽能光伏業的“后進生”,中國信息產業巨頭華為用了兩年時間進入光伏設備。這家公司切入這一市場主要是通過光伏電站中的核心設備光伏逆變器。
美國著名能源信息咨詢研究機構HIS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排名顯示,在2014年的第二季度,華為憑借其組串式逆變器,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光伏逆變器供應商之列。
這份新出爐的調查用驚訝的口吻稱道,華為光伏逆變器已經把超過3.5GW的國內外訂貨穩穩落袋,并在這一季度貢獻了全球逆變器銷售額的3.7%,成為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上榜企業。
光伏逆變器作為光伏電站的核心設備,就好像是發電系統的“大腦”。光伏逆變器又稱電源調整器,是將直流電能變換成交流電能的關鍵設備。逆變器的技術水平和質量直接關系到發電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發電量,是電站開發商最為關注的設備。雖然不起眼,卻是核心部件。在正常的串聯線路中,逆變器一旦出現故障,會導致整個電站發電的停滯。
在此次全球十大的排行中,華為站在了老九的位置,而其目標則是在5年之內將向行業第一的寶座發起沖刺。此前在光伏業動靜不大的華為,緣何就成為一匹黑馬?
華為太陽能計劃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逆變器是華為網絡能源業務三大板塊之一,在開發新產品上,最大程度地發揮華為各個跨事業部合作的優勢,通過硬、軟件的有效整合,在提高產品效率的同時,幫助客戶提升行業競爭力。
一家與華為有業務來往的江蘇光伏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4年華為逆變器的銷售目標是4GW。對此,Solarbuzz光伏高級分析師廉銳認為,華為逆變器的實際出貨量要少于這個簽單數。“但就這個量級也足以影響到整個光伏行業。”
在中國光伏制造業開始遭受全球金融危機洗禮后的2010年底,華為網絡能源部門就開始為進入光伏業作調研準備伺機尋找突破口。當時光伏逆變器市場利潤可觀,國內一大批實力一般的中小公司紛紛進入布局,產品設計基本一大抄,沒有自己的主張。
華為的光伏戰略開始從三根管子上破局,用做軟件業的思維來開拓客戶主張,主導并力推“組串式”以替代“集中式”,前者比后者發電量有5%~10%的提升。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華為進入逆變器業務之后,招募了艾默生、陽光電源等行業精英加盟,分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德國紐倫堡設立研發第一梯隊;在國內的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為第二梯隊,上海逆變器開發中心負責對接歐洲;深圳華為總部同時充當逆變器工程與制造中心。
華為光伏逆變器、網絡能源產品線負責人胡躍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新能源是華為的主要業務版塊之一。
華為光伏逆變器團隊帶著全新設計的逆變器產品,全新客戶角度思考主張,通過光伏逆變器市場的一角打開了通往光伏帝國的捷徑。2012年其選準逆變器發韌光伏,一年后就把出貨量推到了1GW的規模,躋身國內行業前三。
華為挺進國際逆變器巨頭林立的歐洲,先于國內市場規模應用。由于銷往國外的光伏產品與電子產品類似,需代理商參與,華為在海外積累的銷售渠道及營銷經驗,為其華為在歐、非甚至是剛剛對光伏產業興趣濃厚的東南亞,較對手而言更有先天優勢立足。
華為2014年逆變器規劃銷量為4GW,其中一半以上售往海外市場。根據《2013年中國光伏逆變器市場報告》顯示,2013來自中國的逆變器企業出貨量突破13GW,占全球市場比重上升至26%。其中,以華為及特變電工、陽光電源等10家企業占全國87%的出貨量。
在HIS最近進行的一項調研中,約有40%的逆變器買家傾向于采用組串式逆變器(此前不到20%,大多數采用集中式)。眼下在推廣分布式和追求更高投資收益(度電補貼)的情況下,選用組串式逆變器進行MW級電站建設成為趨勢之一。
與此同時,華為進入逆變器后的行業整合壓力逐漸加大。基于對分布式光伏市場前景的堅定看好,各光伏企業都在不斷調整進場節奏。華為借組串式小型逆變器進場,力邀中廣核為其助力。中廣核太陽能公司總經理韓慶浩曾經在一次能源論壇上公開表示,未來中廣核分布式工程只選擇組串式逆變器。
目前逆變器國內價格在0.42元/瓦上下,每瓦凈利不到2分錢,且國內企業多給予下游3個~9個月的帳期。Solarbuzz光伏高級分析師廉銳認為,華為本身就具備良好的品牌形象,還能給企業較長的帳期。普通企業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資金實力。
分析人士指出,雖以逆變器為突破口進入光伏,但很顯然,華為有更大的產業抱負。在已經拉開大幕的光伏應用戰略中,提供光伏電站的智能解決方案也許才是華為最為關注的一個千億級市場。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