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發展場地成難題
中美日前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中國承諾在2030年或者之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是中國首次為碳排放絕對值設限。專家指出,如果全國的碳排放封頂日是2030年,那么上海至少應提前五年達成此目標。除繼續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光伏、風能等零排放可再生能源也是重要手段。
今年上海的光伏發電可望實現重大突破。年內,政府出臺了非常有力度的補貼政策,市經信委據此發布的最新報告推算,在上海建光伏項目的投資回報期大約在9年到13年。根據該報告,上海的年均日照時間、太陽輻射量都優于光伏發電應用世界領先的德國,也就是說,同樣的電池,放在上海能比德國多發25%的電。
按照年初設定的目標,上海今年要落實的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200兆瓦,幾乎相當于歷年總和。與快速發展相伴,尋找場地成為難題。
上海寸土寸金,建電站最好的出路就是利用既有屋面,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布式電站強調靈活性,發的電就地消費,余量匯入電網。據市經信委統計,受限于房屋結構,目前在上海2.2億平方米的廠房屋頂中,可建電站的為280萬平方米,僅占1.3%。如果這些廠房屋頂全部被征用,預計每年可發綠電3億度,占上海總發電量的0.3%。
“農光伏”也將大有作為
工廠屋頂缺口明顯,農業用地由此進入各方視野。記者獲悉,上海光明集團正與光伏產業鏈上的一批企業合作,試圖釋放集團旗下規模化養殖場的屋面資源。目前,各方正在調研項目的可行性和執行細節。粗略估計,僅光明集團一家,可利用的屋頂約為20萬平方米。
光明集團投資部負責人余從田介紹,除了牛棚、豬場等結構堅固的屋頂,他們還將嘗試在魚塘上搭建“光伏頂棚”。魚塘并不需要太強的光照,因此可用半透明的薄膜光伏組件遮蓋;而且,這還能提高魚塘在冬季的保溫能力,因為魚怕冷不怕熱。
市經信委表示,比起廠房,在農業用地上發展光伏更容易找到大片集中的頂棚資源。據估算,為魚塘搭一個可承載光伏電板的頂棚,每瓦需分攤建設成本1元至2元,約是光伏組件本身價格的15%,經濟上可行。
此前,在農村建設光伏項目(建成“農光伏”)國內還缺乏成功案例,瓶頸在于農業電價低,“農光伏”的回報周期因此遠高于工業光伏。但不久前,國家將“農光伏”的上網電價提高到與光伏電站同一水平,徹底化解了在牛棚、魚塘上建電站的經濟瓶頸。
據透露,除了農村,上海還在抓緊梳理其他適合分布式發電的屋頂資源,比如“P+R”停車場、高架路隔離板、迪士尼樂園等。
可以說,發展光伏,目前到了需求引領的階段。為此,上海不久前新組建了一個“分布式光伏產業聯盟”,囊括了制造、設計、檢測、融資擔保等領域的企業,希望能借此打通技術研發、商業模式的瓶頸。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