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方向基本確定,各級國資委將把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今后管資本的平臺。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公布了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黃淑和在全國國資委系統指導監督工作研討培訓班上的講話,透露了上述信息。
黃淑和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為解決國資國企改革深層次問題開出了一個良方。目前,一些地方探索提出了功能界定和分類監管的政策思路,國務院國資委對此也在抓緊研究論證。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首席專家李錦告訴早報記者,央企功能分類是個基礎性工作,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這部分的工作包括把企業按照功能分類、根據不同功能確定企業的目標和考核標準,以后將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監督和管理。
李錦認為,國有企業在功能上應該分成三類:公益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和保障性企業。目前公益性企業和競爭性企業不難界定,保障性企業則比較難。因保障性企業同時具有公益性和競爭性的功能,介于兩類之間,劃分會復雜一點。
不過,黃淑和在講話中提出,在功能界定中堅持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對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承擔重大戰略任務等職能的企業,要注意把握其企業法人屬性,防止形成一批“準政府”機構。
國資監管工作出現一些偏差
黃淑和指出,目前國資監管工作出現了一些偏差。主要問題是:國資監管工作定位不夠準確,監管權力行使范圍越來越寬,審批備案事項越來越多,出現過多干預企業具體經營現象;對不少事項的監管,仍然沿用過去針對國有獨資、控股企業的監管方式,忽視了企業的股權結構和治理規則,適應不了企業改革發展形勢的新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國資委將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黃淑和認為,以管資本為主,就是要找準國資委作為政府層面出資人代表的職責定位,以產權關系為紐帶,抓好產權,下放事權,做好出資人應該做的事,放掉出資人不該做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被國資委確定為落實以管資本為主的重要途徑。
黃淑和說,要立足于出資關系,規范國資委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監管,依法將部分股東會權利授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董事會行使。要通過做實做好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現在資本運作上有所作為,在推動產業聚集和升級上有所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國資委將尊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劃入其下的企業依法行使出資人權利,國資委對被劃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企業不再直接行使出資人職能。
李錦認為,這點很重要,“投資運營公司成立以后,由投資運營公司而不是國資委來管企業。政府不直接對企業履行責任,不直接管企業。可以減少行政干預。”
此外,“這里提醒大家注意兩點:在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過程中,不能將現有融資平臺公司進行簡單‘翻牌’,使這類平臺公司變成‘走了樣’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要探索推動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干干凈凈’整體上市,不搞拖泥帶水,逐步清理整合存續企業和‘殼’公司,避免集團公司與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完全重合。”黃淑和說。
李錦認為,集團公司與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重合的情況目前個別出現,但有發展的趨向,這種現象實際上是不合理的。因為集團公司是母公司的性質,需要國家牢牢控制;而上市公司一般是子公司,是完全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后市場化性質的,是公眾公司。
11省國資統計工作還沒有覆蓋到縣級
除了出現國資委過多干預企業具體經營現象之外,黃淑和還認為,目前,少數省市和部分地市指導監督工作體系仍不健全。
“有的省級國資委把主要精力放在監管企業上,對地市級和縣級國資工作的指導監督重視不夠;部分地市和縣國資監管責任主體不明確;地市和縣級國有資產基礎管理仍較薄弱,迄今為止,還有11個省的資產統計工作沒有覆蓋到縣級。”黃淑和說。
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地方國資委監管覆蓋面為72.48%,地方其他部門所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為19萬多億元,負債13.4萬億元,涉及3.6萬戶企業。
黃淑和認為,這些企業規模效益和資產質量差異較大,總體上看市場化程度不高。
對此,李錦告訴早報記者,現在很多地方,省這一級管著大企業,一些小企業沒人管就放棄了。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大量的縣、區一級的國有資本全部私有化改制,使得縣、區一級的國資監管部門名存實亡,一些掛靠在發改委下面,實際上這一層的國資是完全沒人管的。
對于這種公司,國資委給出的方案是:今后一個時期,各地國資委要繼續做好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要將這項工作納入本地區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
此外,要綜合分析劃入企業所處的行業領域和經營狀況,區分不同情況,有的可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對象,有的可與現有監管企業合并重組,有的可劃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其子企業管理。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