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被污染過的土地是否只能慘遭遺棄?或許不用那么悲觀。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已逐步被運用到治理土地污染中。
媒體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土壤污染修復“大餐”開席后,微生物修復技術日漸受到重視。在河南和江蘇,受污染的地力下降稻田經過微生物修復,基本恢復了耕地功能。
“微生物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修復技術被公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修復技術。”9月27日,土壤修復專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團董事長王立平對本報記者說。
新興環保技術“變廢為寶”
河南省濮陽市有一塊被當地人稱作“老水淹地”的土地,那是中原油田開采過程中形成的2.9萬畝油區石油污染地,多年來無法耕作。
幾年前,河南省地礦局地質環境調查院承擔了這塊地的土壤修復技術研究項目。研究人員以微生物修復技術為主,利用植物的協同作用,與自行研制的營養液相配合,輔以物理和化學法。最終,這塊土地石油污染物降解率達到85%,含鹽量降低85%,治理后的土地基本恢復耕地功能。
江蘇鹽城市新洋農場之前也有一塊受污染和地力下降的稻田。2008~2010年間,科研專家對這塊地施用微生物菌劑進行修復,結果顯示:在同樣中等偏下的地力條件下,分蘗肥和穗肥每畝平均少施5公斤,每畝有效穗數達23.09萬,比對照田增長了18.28%,每畝單產達到678.54公斤,比對照田增產15.47%。
在各類環境要素中,土壤是污染物的最終受體,大量水、氣污染陸續轉化為土壤污染,損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等特征,其對人類的危害將是災難性的。
今年4月17日,我國首次公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其中,鎘、汞、砷、銅等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
一些地區,糧食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情況十分嚴重。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介紹,全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有5000萬畝。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中國土壤污染總體上呈加劇趨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李發生研究員說。
中國土壤學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也表示:“我國土壤污染比其他國家都要嚴重,日益加劇的污染趨勢可能還要持續30年。”
與土地污染伴隨而生的問題是,如何治污。“與大氣、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幾乎沒有起步,總體差距較大。但一旦市場打開,規模將遠遠大于大氣和水污染的治理。”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說。
修復后“鎘污染區”稻米可上餐桌
不過,通過微生物修復技術,原本受污染土地的作物也并不再那么危險。
今年3月,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公布的最新結果也顯示,通過微生物修復,可使鎘污染產區稻米上餐桌。
王立平此前曾帶領科研人員在河南蘭考進行過試驗,使用“三色原菌劑”的示范組平均畝產達到了507.5公斤,地塊土壤細、松軟、通透性好、層次分明,且長在土壤中的小麥根系比一般的多一半,須根長而粗。未使用“三色原菌劑”的地塊平均畝產量只有355公斤,比示范組平均每畝收益少225.6元。
他說,這項科技成果已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新疆、湖北恩施、福建、江蘇等20多個省、市、縣進行了9年多示范推廣,建立多個種植、養殖、水產等農業項目示范區,水稻、蔬菜、果業項目不僅可恢復土壤活力,還可增產15%~80%。
據專家組介紹,佛山金葵子植物營養有限公司研發的微生物產品“金無蹤”,能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離子形態,降低重金屬的活性,消除重金屬對農作物的毒害,降低農產品的重金屬含量。經檢測,在中輕度污染的稻田土壤里,稻米鎘含量降低幅度達23%~57%,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