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提高效率”--全世界都一樣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為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其福利要不斷上升,唯一的選擇就是以盡量少的投入,獲得盡量多的產出,從而有更多的剩余可供二次分配。最大化產出投入比,也就是“提高效率”的一個通俗表達,與“做大蛋糕”同義。縱觀世界各國開展的、計劃的電力改革,莫不如此。
那么,有沒有其他的目標呢?嚴格的來講,還真沒有。
難道“保證安全”不是目標嗎?這不是很重要嗎?的確,安全很重要,但是它不是目標,否則電力行業應該全部軍管,以實現最大程度的安全。
事實上,從效率角度,為了保證安全的投入也應該僅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這是一個必要的約束,而不是目標。從電力系統運行角度,其尖峰負荷(比如年小時數30以內的那部分)要100%滿足,成本是相當高的。原因很簡單,不論其運行小時數多少,要滿足這部分,必須建設額外的機組,固定成本是一大塊,即使是單位投資最低的天然氣調峰機組。
從經濟學學究角度,恰恰存在一個“最優停電時間”,也就是“最優的不安全程度”,這是追求的目標,其將顯著的大于0。因為人們用電的價值總在一個限度,電力價格超過了這個限度,用這一度電就得不償失了,還不如斷掉了事。在歐洲、美國的電力市場,負荷高峰時段,電力價格完全可以上漲10幾倍乃至上百倍,如果沒有漲價的限制(這種限價一般是存在的,比如西歐電力市場大概在3歐元/千瓦時),其可能一直漲下去,早就超過了一般用戶的用電價值。這一“市場失靈”在智能電網與需求響應出現之后有望得到解決。
“節能減排”不是改革的目標?電力體制改革,顧名思義,是體制改革,是電力的產業組織、市場設計、機制設計,推進的好,可能可以更好地促進節能減排,但是應該跟“節能減排”沒有直接關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