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石能源面臨枯竭的今天,能源問題已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在日前結束的第二屆中國生物質能技術研討會上,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生物質能專委會秘書長肖明松指出,用可再生原料生產液體生物燃料成為我國緩解能源危機、實現碳減排目標的必然選擇,我國燃料乙醇的發展目前仍面臨著諸多問題,節能高效非糧生物乙醇的可持續發展是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肖明松表示,我國化石資源相對缺乏,必須大力發展生物乙醇燃料。一方面,我國面臨能源短缺的壓力。 2009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突破51.2%,到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量將高達4.5億噸,其中2.5億噸來自進口。近年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影響,利用可再生資源發展生物乙醇,可以部分替代常規能源,有效緩解能源短缺。另一方面,發展燃料乙醇是調整我國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生物質的利用可以帶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的工業化、中小城鎮建設、富余勞動力轉移,縮小城鄉差別。特別是可以有效地利用鹽堿地、灘涂地、生荒地等,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種植能源作物,促進農業產業的良性循環,形成一個長期、穩定、可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為農業的產業化和解決“三農”問題探索一條新途徑。另外,推廣燃料乙醇還可以減少化石燃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環境起到保護和改善作用。用乙醇替代等量汽油,可降低汽車尾氣有害物質和溫室氣體的排放,為實現我國碳減排的長期目標提供了支持。
對于生物乙醇產業的發展現狀,肖明松表示,目前我國生物燃料產品產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導致近年來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緩慢。他指出,盡管我國通過《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規支持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但是在法律中規定的生物液體燃料納入石油燃料銷售體系等方面,目前缺少實施細則。而企業要進入這個行業有很多門檻,其中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國家將生物燃料轉化產業歸類為高耗水、高耗能、高產污的“三高”產業,而很多地區限制“三高”產業進入產業基地,這無疑限制了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另外,我國生物乙醇原料種植、收集、儲存、運輸成本較高,原料的可持續供應比較困難,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為生物乙醇大規模的產業化運行帶來了障礙。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但與前兩位的巴西、美國相比,在規模和技術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2009年我國生物乙醇產量為172萬噸,而巴西和美國已經超過了1000萬噸;我國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廠噸乙醇消耗玉米3.1 噸,耗水8噸,能耗折標準煤0.6~0.8噸,而美國以玉米為原料的噸乙醇能耗為0.4噸標準煤;我國乙醇生產成本約為5836元/噸,而世界上生產成本最低的巴西以甘蔗為原料生產乙醇成本僅為1881元/噸。由于絕大多數乙醇由糧食生產,生產1噸乙醇需要3.1噸糧食,隨著世界糧食短缺危機的出現,大量種植糧食的土地改為種植生物燃料作物,導致糧食減產,糧價上漲。雖然我國有豐富的非糧生物質資源有待開發利用,但這些作物普遍存在收集、儲運難題,生產中又有技術、工藝、設備不成熟等諸多問題,目前不論從研究還是開發的角度來看,生物燃料爭奪農田和水資源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還難以解決。
談到我國生物燃料發展出路時,肖明松介紹說,日前國務院召開的關于可再生能源會議中,已經確定了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方向:在不得占用土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堅持發展非糧燃料乙醇。他表示,開發環保高效、農作物秸稈等非糧木質纖維類生物質,及其相應的燃料乙醇清潔生產技術,實現生物燃料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未來解決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肖明松說,除糧食外,我國其他可用于燃料乙醇生產的植物和原料還有很多,如甜高粱、甘蔗、甜菜、薯類等。隨著技術的進步,以非糧為原料,噸乙醇的能耗低于0.5噸標煤,產品價格同比油品相當,可以保證我國燃料乙醇的競爭力。根據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環所的研究結果,到2020年,我國燃料乙醇生產潛力為1401萬噸,包括甜高粱莖稈制取燃料乙醇732萬噸,甘薯淀粉制取燃料乙醇513萬噸,木薯燃料乙醇156萬噸;到2030年,燃料乙醇生產潛力為2547萬噸,包括甜高粱莖稈制取燃料乙醇1267萬噸,甘薯淀粉制取燃料乙醇1048萬噸,木薯燃料乙醇232萬噸。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