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近日制定了發展新能源的具體計劃,擬提升燃料乙醇的產能。此舉對生物能源概念品種無疑將產生一定積極影響,特別是作為主要的燃料乙醇生產原料的玉米,有望從中受益。不過考慮到國家以糧食安全為優先的戰略方針,注定了生物能源概念對國內糧食市場的提振作用將有限。
有媒體援引中石油股份公司財務總監周明春透露,“公司剛剛制定出了新能源的具體計劃,到今年底,燃料乙醇產能要達到50萬噸/年,煤層氣6億方/年的生產能力。”由于數量有限,分析師認為對玉米市場難以形成實質性的提振。但對國內燃料乙醇概念的重啟,將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仍可被看做市場利多。但是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差別決定了燃料乙醇概念尚難以主導國內行情。
首先,生物能源的使用和國家戰略密不可分,相比較清潔能源的開發,國家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同樣看重。早在2006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暫停核準和備案玉米加工乙醇項目。隨后在2007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再次印發《關于促進玉米深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項目的審批和擴建,對于不符合規定的項目進行了停建處理。并且國家還有將深加工用糧規模占玉米消費總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內的硬性規定。
其次,盡管我國玉米的生產和消費長期供過于求,較充裕的糧食剩余庫存為生產燃料乙醇提供了一定條件。但是隨著近幾年國內玉米消費量的顯著提升,國內玉米供過于求的形勢逐漸向平衡狀態過度。數據顯示,08/09年度國內玉米消費量為1.52億噸,09/10年度玉米消費量將達到1.59億噸,比上一年度增長4.4%,期末結轉庫存也呈下降趨勢。有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幾年中國可能逐漸由玉米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使用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發展潛力受限。
另外,我國開發生物能源的糧食替代品種數量較多,使用非糧作物生產生物能源也是國家的長期戰略,目前除了傳統的糧食作物外,木薯、甘薯、作物秸稈等經濟作物和糧食副產品都可以用來生產生物能源,其替代作用將被逐漸強化,預計將使生物能源概念對主糧作物的提振效果減輕。
而當前國內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較高,加工企業多以陳糧加工為主。如大規模使用市場商品糧,在國家給予補貼的情況下,加工企業的利潤恐怕也難以保證。因此,在目前的技術和市場條件下,國內顯著提高燃料乙醇產量還面臨現實困難。此外,相比較發達國家,國內燃料乙醇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都大為落后,未來幾年恐也難以行成跨越式的發展。燃料乙醇概念對國內玉米價格的直接推動作用有限。
總的來看,燃料乙醇概念主要影響在國際,國內間接受影響。不過在國家倡導使用清潔能源的今天,燃料乙醇以其潔凈、可再生特性仍是未來大力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替代品,未來逐步擴大到主糧生產并非不可預見,但生物能源能否成為推動糧食價格的主導力量,還將取決于國家對該行業的戰略定位和長遠的產業規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