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601處,2004年305處,2014年6月底18處……邯鄲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果斷關停整合小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18年的兼并重組,1601處小煤礦或關停,或轉身擁抱大礦。截至6月底,包括峰峰集團、邯礦集團在內省屬集團所屬大礦,邯鄲市僅保留煤礦42處,且全部達到規模水平。目前,18個礦井需要完成整合重組,其中8個正進行基建技改,10個處于“雙停”狀態。
如此大動干戈地整合煤炭資源,對于邯鄲這個煤炭大市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做大——
告別小煤窯,擁抱大煤礦
7月10日,位于磁縣境內的河北天成礦業有限公司,3個500多米高立井已經完工,井底鉆廠、井底馬頭門、井底車場、回風大巷等技改工程正加緊推進。
“過去年生產能力6萬噸,整合后年生產能力達到30萬噸。”天成礦業總經理趙玉清說,河北天成礦業2011年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邯鄲磁州煤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整合重組協議,峰峰集團按照高標準進行生產經營。
原來的老板藺維兵現在成了天成礦業的副董事長,占49%的股份。“煤礦成了大礦,蛋糕大了,能分到的利益也就多了。”藺維兵說。
邯鄲是產煤大市,小煤礦數量一度居高不下。“與先進的大礦相比,生產水平相差幾十年。”業內人士說,投入不足讓絕大多數中小煤礦生產能力差。
邯鄲市安監局副局長閆金明說,小煤礦從根本上改變“小、散”現狀,僅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之舉于事無補,兼并重組成為必由之路。
從2004年開始,邯鄲市大規模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所有鄉鎮煤礦一律停止生產、停止整改。同時,充分利用國有重點煤礦的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讓國有重點煤礦整合小煤礦。8年艱苦奮戰,7個煤礦整頓關閉工作意見,措施一個比一個硬,目標一個比一個高。經過兼并重組后,大規模的現代化煤礦到處可見,以往“星羅棋布、礦難頻發”的小煤礦已不見蹤跡,到2012年9月底,鄉鎮、地方煤礦全部退出。
做強——
拉長產業鏈,煤炭產業升級,煤炭循環經濟發展
7月10日,武安市東竹昌村南。站在高處眺望,太行礦業公司技改的忙碌場面讓人震撼:眾多機械一齊轟鳴作業,運送物料的卡車川流不息,新副井建設、地面絞車房、洗煤廠等工程即將竣工。
苗輕華告訴記者,太行礦業前身屬地方集體企業,井田面積0.25平方公里,年生產能力8萬噸。2010年,邯礦集團控股經營,井田面積增至7.52平方公里,年生產能力60萬噸。整合后,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綜合機械化采煤系統,采煤水平大大提高。
“重組整合更有利于有限資源向優勢企業靠攏。”邯鄲市煤管局一處處長王少臣說,小煤礦對資源浪費非常嚴重,中小煤礦資源回采率一般只有15%。一塊大煤田,讓數個小煤礦“割據”開采,必然造成資源浪費。而由大礦統籌開采,則可以打破“割據”的藩籬,實現資源集約式開采。
通過兼并重組,邯鄲市煤礦“瘦身”成效顯現,煤炭產業規?;?、機械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如今,邯鄲煤礦數量減少了1500多個,資源回采率大大提高。
兼并重組拉長了產業鏈條,成為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到“十二五”末,邯鄲市煤炭年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左右,重點煤礦采區回采率達到80%以上,煤矸石利用率達到100%。
變“安”——
辦礦主體相應承擔礦井安全生產的管理責任,增加一道“安全閥”
“大企業安全措施比較規范、投入充足,能最大限度規避事故的發生,我能睡個安穩覺了。”藺維兵說,過去煤礦管理基礎薄弱,就怕出事,出事不僅傾家蕩產,還得負法律責任。
睡著覺的還有太行礦業技術部長龍寶良。重組前,龍寶良任原公司技術科長,技術科只有4個人,且都是“半路出家”。因為技術力量薄弱,許多隱患無法排除,每天膽戰心驚。整合后,龍寶良所在技術部30多名高素質的技術人員成了主力。
曾幾何時,“礦難”與小煤礦如影相隨,邯鄲市每年至少發生2起煤礦重大事故。
兼并重組徹底改變了煤礦安全投入不足、工藝技術落后的現狀,礦井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大企業把自身多年積累的安全生產技術、安全管理經驗應用到新整合的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大幅提升。”王少臣說,重組整合后,辦礦主體相應承擔礦井安全生產的管理責任,安全生產優勢得到相應擴張,為安全監管增加了一道“安全閥”。
原有的小煤礦事故頻發的安全痼疾得到“醫治”。2009年5起事故、2010年3起、2011年4起、2012年0起、2013年1起,與整合重組前相比,事故起數大幅下降,安全生產形勢有了質的飛躍。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