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之后,是否繼續發展核電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而從成本角度考慮,作為清潔能源的核電又是治理當下中國大氣污染的最經濟的選擇。
自去年年底以來,中國政府已經多次表態,在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
2013年中國新增核電裝機容量為2GW,據德意志銀行預計,2014年新增核電裝機容量為8GW,2015年13GW,到2020年投運裝機容量達58GW,在建裝機容量達30GW。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估算,2020年前我國核電直接投資將達6400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為4800億元。
千億市場即將開啟,民營企業也已躍躍欲試,在這場核電盛宴中搶占先機。
平均每年開工6臺機組
5月16日,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聯手發布《方案》指出,核電是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繼續安全高效地推進核電建設。
這被認為是中國應對大氣污染治理重壓的必然選擇。
5月28日,國務院印發《考核辦法》,明確提出,考核指標包括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兩個方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認為,發展核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
潘自強表示,中國大氣污染嚴重,化石能源利用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特別是煤炭。在改善煤電燃料鏈環境影響的同時,加快發展核電是減少中國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現實有效途徑。
按照潘自強等業內人士的測算,一座百萬千瓦電功率的核電廠和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萬噸。
根據《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至少下降四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多位核電專家了解到,目前核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太小,核電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至2015年底,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為5800萬千瓦;至2020年底,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800萬千瓦。
截至2014年3月末,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約為4870萬千瓦。
中國目前在運21臺、在建28臺,共49臺,這一數據在全球排名第四。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核發電量為259.84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04%。
以《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推算,按照每臺機組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推算,那么到2015年前,中國平均每年將有5臺機組開工建設,2020年前中國平均每年將有6臺機組開工建設。根據上述規劃,中國將迎來核電開工建設的高潮,高峰時段預計將同時在建約40臺機組。
業界根據目前對2020年前項目建設進度的預測,按相關核電堆型的核電站平均單位投資為1.2萬元/千瓦,設備投資占總投資的50%左右測算,設備投資總需求為4800億元左右,2014年設備投資需求約為700億元左右。
民企機會來臨
大氣污染治理帶來低碳產業的增長潛力。在核電領域,民營企業將會面臨更大的投資參與機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美國西屋公司共同主辦的2014年三代核電AP/CAP合格供應商年會上看到,不僅是國有企業,一些民營企業也躍躍欲試。
國家核電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在今年三代核電AP/CAP合格供應商年會上,民營企業比以往要多得多。”
“公司現在已經向國家核電提供設備了。”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華在會上告訴本報記者,這是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包括國家核電的訂單在內,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拿到的核電制造訂單額高達8000萬元人民幣。”周華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像他的公司這樣的民營企業,如今也能向中國核電項目提供制造產品,非常難得,而以前這樣的機會幾乎都被國有企業掌控著。
“民營企業的制造能力不但不差,而且在某些方面恰好很強。”周華對記者說。
其他接受本報采訪的民營企業老板亦向本報表示,中國即將重新啟動核電,民營企業也正在迎來新一輪的訂單機會。
“我認為核電的高峰期今年就要來了。”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營企業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說。該公司主要生產核電特種門。“我們今年非常忙,訂單一下子多了起來”該總經理說。
而在全球市場上,世界核能協會稱,到2030年,國際核電市場將新增160臺左右機組,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
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還介紹說,目前,英國、南非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AP1000或CAP1400表現出濃厚興趣和合作意愿。
“我們的產品也用于出口。”周華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