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是威脅煤礦安全生產的一種有害氣體,煤礦開采的天敵,直接排放對環境造成污染,瓦斯一直讓煤炭企業和環境保護部門頗為頭痛。淮北煤田富集大量的煤層氣(即瓦斯),煤層氣儲量約1584億立方米,安徽淮北礦業用一個全新的方式來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正視煤層氣是一種潔凈的能源,以“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策略,實施廢氣利用,在一步一步的嘗試中,將瓦斯變成了寶貝,成為干部職工津津樂道的錢袋子。過去的井下殺手瓦斯氣,如今,在淮北礦業集團成為能源香餑餑。
直接使用,邁出第一步
蘆嶺煤礦是淮北礦業的一對主力礦井,也是淮北礦業瓦斯災害較突出的礦井,大量涌出的瓦斯,一直是制約這個礦井安全生產的大難題。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治理,瓦斯對安全的威脅得到有效控制。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在市場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雙重沖擊下,隨著天然氣取代煤炭走入尋常百姓家,淮北礦業對瓦斯的研究中,注入了一項新的內容:在治理瓦斯的同時,通過合適方法,讓瓦斯從廢物變成有用的東西,為企業、為職工帶來經濟效益。
最終這一創新的試點選在了瓦斯涌出量較大,涌出量相對較為穩定的蘆嶺礦。通過對兩套瓦斯抽排系統進行更新改造,在強有力的安全技術保障下,源源不斷的瓦斯通過管道輸送到了7000戶職工家庭中,解決了職工生活燃料取用問題。在此舉措中,超低的象征性收費,讓職工品嘗了低支出高回報的欣喜,也在瓦斯這個煤礦人又懼又怕的禍害身上找到了“寶”的特征。
淮北礦業的瓦斯利用項目取得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
加工利用,走上探索路
海孜煤電公司所開采的礦井是淮北礦業所屬各礦井中,一對自然災害,尤其是瓦斯災害相對突出的礦井,圍繞這對礦井的瓦斯治理,淮北礦業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開啟了低碳經濟的新篇章。
海孜煤電公司共有可采煤層6層,其中有3層為突出煤層,且瓦斯吸附性強,分布極均勻,自投產后,先后發生10余次瓦斯突出及動力現象。多年來,這個公司始終把瓦斯治理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先后建立了井下和地面兩套瓦斯抽采系統。隨著抽采能力的提高,抽采技術的豐富,礦井瓦斯抽采大幅攀升,大量的瓦斯被排入大氣,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成為壓在兩級管理者心頭的巨石。
經過深入廣泛的調研,2005年4月,在淮北礦業的高度關注下,該公司啟動瓦斯發電項目,以職工入股的方式籌建了名為淮北三利(旨在通過瓦斯發電項目實現利國、利企、利民)廢氣利用有限責任公司,首期裝機容量為4乘800KW。一年利用瓦斯750萬立方米,發電1500多萬度,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讓淮北礦業果斷作出了對該電廠進行擴容的決策,2007年8月22日,隨著3臺500千瓦的機組落戶,三利廢氣利用有限責任公司完成了二期擴容工程,總裝機容量達4700KW。
如何讓效益持續下去,把那些濃度低于10%的瓦斯也變成社會價值不菲的寶貝?面對這一問題,企業決策者們再次果斷地做出了抉擇:擴大瓦斯利用范圍。2007年元月,蘆嶺礦的瓦斯發電項目投入運行,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次在職工的錢包和空氣污染指數的下降中得到確認。2007年2月18日,海孜煤電公司、蘆嶺礦的瓦斯發電(CDM)在聯合國成功注冊,并于當年9月通過現場核定,開創了中國煤礦企業瓦斯利用注冊DCM項目的先河,并被三國際能源組織譽為“節能減排,世界第一”。
成功讓淮北礦業的瓦斯利用探索路越走越寬,2008年3月,高瓦斯礦井祁南礦的低濃度瓦斯發電項目破土動工,2008年6月,雙突礦井朱仙莊礦的低濃瓦斯電廠破土動工,2009年底,海孜煤電公司開始置換機組,啟動低濃度瓦斯發電項目。
隨著低濃度瓦斯發電項目投入實施,礦井中排出的濃度在10%以上的瓦斯將全部進入發電機組,變成電力繼續使用。
循環再利用,延伸低碳經濟道路
瓦斯發電項目的成功,使淮北礦業對瓦斯的利用規劃進一步延伸,借助海孜煤電公司良好的基礎,2007年,瓦斯發電余熱利用項目在海孜煤電公司立項并投入實施,通過2個300立方米的熱交換水池,7臺余熱鍋爐,發電產生的余熱變成每天 1000立方米50℃的熱水,被源源不斷地供應到了職工洗浴中心和供暖管道。淮北礦區部分煤礦地面工業廣場、進風井和職工澡堂都用上了瓦斯發電余熱工程提供的暖氣和熱水。原來受煤礦“第一殺手”瓦斯所困的這個集團公司,如今對瓦斯的綜合利用可謂“榨干吃凈”,“榨”出了新花樣,“吃”出了好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淮北礦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明勝說:“煤層氣和煤炭是兩個伴生資源,我們將按照國家的規劃部署統一開發,實施采煤、采氣一體化,綜合利用,造福職工,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條件,有效減排溫室氣體,改善大氣環境。瓦斯綜合利用,是煤礦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