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煤炭、太陽能、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非常適合集中開發與利用,然而國內70%的能源消耗集中在中東部地區,近年來的環境問題迫使政府意識到減少東部排放的必要性。特高壓輸電具備超遠距離、大容量送電能力。運用該技術進行西電東輸,不但可以減少東部的排放,還可以將煤炭轉化為清潔的電力直接輸送到東部。然而業界也有一種觀點表示目前國際上大多是發展分布式的智能電網,我國如果發展特高壓輸電這種隱患和損耗都很高的技術,勢必與國際主流脫軌。
世界領先的工程技術組織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會士任雁銘博士對此表示:“特高壓本身是一種輸電技術,而智能電網相比輸電技術來說更關注的是“智能”,電網是否實現了有效的控制、節能、雙向互動。智能與否并不取決于電壓等級高低,實際上電壓越高越需要更多的智能技術來保證其安全可靠性。因此本質上講,特高壓與智能電網并不矛盾,這兩個概念其實是從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種事物。目前中國輸電主干網并未完全建成,輸電能力也不夠強勁。在這樣的前提下,國家電網公司才提出以特高壓技術形成主網架,然后再進行智能輸變電系統的建設。”
“各國情況不同,發展階段和面臨的挑戰都是不同的,對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也不同,”任博士補充道。“比如歐洲的電網在二戰后全部重建,側重考慮了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而在印度則需要先解決供電的穩定性以及降低成本,讓居民負擔得起。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廣,用電需求增長快,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以及通信平臺的建設這幾個方面都有待完善與提高。因此相比于歐美國家,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涵蓋了更多范圍。電網發展階段和國情息息相關,不能生搬硬套別國的模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