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今年2月下旬持續一周的霧霾,在北京國貿上班的劉先生依然覺得透不過氣來。“那幾天簡直是憋壞了,上下班都得戴著口罩。坐在辦公桌前看看窗外,一片灰蒙蒙,原本近在眼前的‘大褲衩’都‘不見’了。”
很多上班族的感受和劉先生一樣。今年以來,我國已出現了幾次大范圍霧霾天氣,華北、黃淮等地尤為嚴重。
治理霧霾,必須調整我國現有的能源結構,這一點已成為社會共識。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打好防治大氣污染的攻堅戰、持久戰”提出的應對舉措第一條就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而“實施跨區送電項目”是該條舉措的第一項內容。在國家能源局規劃建設的12條跨區送電通道中,有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4條特高壓交流線路。
特高壓,讓電從遠方來,送來的是清潔電,這注定是這場“呼吸保衛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能源與環境,可以在統籌中雙雙優化
如今,就像湖北的居民能夠通過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用上從山西輸送過來的煤電一樣,江浙居民也能通過錦屏—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用上從西部千里迢迢送來的水電。
利用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優勢,特高壓能夠合理統籌東西部環境容量。在西北部環境可承載范圍內集約化開發建設一定規模的燃煤電廠,通過特高壓將電送出去,變輸煤為輸電,能夠減少直燃煤排放,降低環境損失。特高壓還能將清潔能源富集地區所發出的電力輸送到用電量大的地區,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降低化石能源污染物的排放。
中東部“很發愁”:污染超負荷,用能需求卻還在增長
頻繁霧霾、持續污染讓中東部地區很“受傷”。資料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公里年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45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而酸雨情況比較嚴重的地區也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中東部地區已不具備煤電發展的環境空間,無法承受火電增容。舉例來說,目前,我國一半以上的火電裝機容量分布在東部地區。其中,長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火電廠,南京到鎮江段更是達到平均每10公里一座。201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嚴格控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煤電項目。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用電需求也轉入中高速換檔期。根據中電聯預測,2020年前,我國GDP若保持7.5%左右的增速,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率為6.8%,到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8.1億度,人均用電5830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答記者問時說,今年我們主動加壓,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確定能源消耗強度要下降3.9%,而去年實際完成是下降3.7%,這意味著要減少2.2億噸煤炭消耗。
既要降能耗,又要減污染,同時還要保證用電需求,如何才能實現?
用數據說話,變輸煤為輸電的環境效益很可觀
將大批的電煤運輸到用電負荷中心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以煤炭從山西運到上海為例,首先,工人要把煤礦挖出來的煤裝上火車,長途跋涉上千公里到達港口,卸在碼頭上臨時儲存。然后,煤炭被裝到萬噸級的輪船上,從海上長途運輸到目的地港口,又要卸載、儲存。最后,煤炭被裝上火車等運輸工具,運到當地的火電廠儲煤場,卸下儲存待用。整個輸煤過程要經過“三裝三卸”,其中的反復污染可想而知。有數據顯示,運煤鐵路兩側120米內的空氣污染超過國家大氣質量二級標準8倍,儲煤場1公里內空氣污染超過國家大氣質量二級標準2.6倍。
輸電又是什么樣呢?在西部當地建設坑口火電廠或者水電廠,用煤炭、水力就地發電。建什么樣的輸電線路才能高效率地輸送大量電能到數千公里以外呢?專家經過反復論證,得出的結論是,長距離、大容量傳輸電能,特高壓輸電最有技術經濟優勢。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周遠翔表示,我國實施西電東送戰略,實際上就是把西部的風能、水能發電以及煤電送到東部的負荷中心。
目前,我國煤炭資源近80%集中在西北部地區,而75%左右的煤電裝機分布在中東部。相較而言,在西部建設電廠,變輸煤為輸電,可以統籌利用東西部環境容量,優化配置全國環境資源。從單位國土面積煤電裝機來看,西部、北部地區遠低于中東部地區。按照國家規劃,未來我國將重點開發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新疆五省(區)煤電基地,目前上述地區煤電裝機僅占全國的五分之一,預計2020年提高到三分之一,單位國土面積煤電裝機仍然遠低于中東部,只有京津冀的十分之一、長三角的二十分之一。在環境可承載范圍內通過集約化開發,建設一定規模的燃煤電廠,再通過特高壓輸送到中東部地區是完全可行的。
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讓“綠電”駛上“電力高速公路”
下班回到家打開開關,明亮的燈光灑滿房間——這是許多人已經習以為常的事。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自家用的電到底從哪兒來,怎么來的,是火電還是風電、光伏電呢?
如果不依靠特高壓,中東部地區的居民用電比重將很大程度來自于火電,有了特高壓,中東部地區的居民就能用上遠距離輸送過來的清潔電。
我國清潔能源資源豐富,水能可開發資源6億千瓦左右;風能、太陽能可開發資源分別超過25億、27億千瓦,相當于18億千瓦常規火電。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將不斷加大,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大勢所趨。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指出,加快開發清潔能源,完全可以將我國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從2013年的9.8%提高到2020年的15%。如果風電、太陽能發電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速,到本世紀中期我國清潔能源比重可提高到50%。
特高壓是輸送清潔電力的“高速公路”。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新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能源消費主要分布在東中部。特高壓能夠把西南的水電、西北的風電和光伏發電,以及西部大型煤炭基地的火電送到東部,特高壓西電東送已成為保障我國能源供應的重要手段。
國家電網公司直流建設部副主任高理迎用數字展示了特高壓與PM2.5的關系。按照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報告推算,如果將新疆的1億度清潔電送到京津冀地區,京津冀地區的PM2.5就會減少7噸,PM10減少約17噸。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