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國投曲靖發電有限公司的股權拍賣終于找到了買家。在此之前,國投曲靖發電公司已經歷了15個多月之久的掛牌待售,掛牌價從2012年年底的8.75億元,連降四次,直跌至今年的1.5億元,由云南煤化集團接盤前者55.4%股權出讓。
云南煤電正經歷寒冬。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云南省全省60萬千瓦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206小時,較上年同期下降近33%。
火電行業黃金十年宣告結束的同時,是水電的崛起。云南省發電裝機容量從2005年末的1330萬千瓦增長到2013年的4995萬千瓦,其中水電新增裝機占95%以上。
“云南火電企業虧損的直接原因就是機組利用小時數過低。”云南華電怒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張新建表示,“云南近幾年水電投產很多,但外送通道不夠,當地需求又有限,汛期富余的水電,就會沖減火電機組的利用小時。”
為了調節水電和火電之間的矛盾,云南省有關部門在職權范圍內想盡各種閃轉騰挪之策。接近云南省政府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云南省正在制定水火電補償方案。
多方位補償
“目前的電價體系,省級政府能調控的余地非常少。”云南省能源局有關人士表示,“只能通過其他渠道補貼火電。電網和水電企業讓一點,政府再補貼一點,外送部分增加送電量,按比例提高火電機組的利用小時數。”
云南省工信委主任岳躍生也透露,補償可能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發電權置換,即水電廠購買火電廠發電指標;二是通過電網公司從水電企業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補貼火電企業的方式。
“第二種方式在2013年就開始做了,但發電權交易在云南尚屬首次。”岳躍生表示,發電權置換將是云南省今年主要的補償方式,但交易量規模不好預估。
參與制定方案的前述接近云南省政府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水火電補償方案利益糾結很大,“水電企業不情愿,所以協調難度大,還在做工作”。
此外,云南省還在進行著第三種嘗試,將公用電廠轉為自備電廠,直接成為“私人訂制”電源。
“有些用電大戶愿意和發電廠聯合起來,變為其自備電廠,我們也試探性地批了兩個。”云南省能源局人士透露,陽宗海電廠和曲靖電廠是兩個試點電廠。
后者由云南煤化集團剛收入囊中,為的就是進行“訂制”電源—云南煤化集團下屬的曲靖鋁業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電解鋁項目正是用電大戶。
上述人士認為,采取這種另辟蹊徑的方式和直購電體制現存的問題有關。雖然云南直購電的輸配電價已經獲批,但仍有不少現實問題。“同一電壓等級下,在當地就近用和從麗江送到昆明均按照同一輸配電價,一刀切,也不太合理。就地利用,線損最少,對地方經濟發展也有好處。”
云南省能源局人士表示,“訂制電源”目前還處于電源、用戶和電網協商的階段。從公用電廠轉為自備電廠,涉及到調度等一系列問題,“一個是枯期電的問題,還有上下網的問題,這些技術性的細節問題都要協商解決”。
新瓶舊酒?
“云南火電企業虧損和電價機制不合理有關。”華能集團人士直言,雖然水電有豐枯周期和季節性,但云南出現的問題,不完全是暫時的。在云南這種水電富集地區,火電機組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調峰機組,貴州、四川等地也類似。
“兩部制電價可能是解決此類問題最好的辦法。”該人士說。
兩部制電價是指,上網電價由容量電價和電量電價兩部分組成。其中,容量電價是為彌補大部分固定成本而設置的,電量電價彌補變動成本并產生利潤。
“設置兩部制電價,利用小時數不足的火電企業就可以擺脫對電量電價的依賴,轉由從容量電價部分獲得相應補償。”前述人士說,現在國內還沒有建立輔助服務的市場和機制。以云南為例,如果沒有容量電價,以后就沒人愿意再在云南建火電廠了,但是,將來水電來水偏枯,又會缺電。
2005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上網電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在建立區域競爭性電力市場并實行競價上網后,參與競爭的發電機組主要實行兩部制上網電價。容量電價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制定,電量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容量電價逐步過渡到由市場競爭確定。但是改革進程漫長,競價上網這一電改的終極目標至今仍遙遙無期。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云南省代表團提出《關于把云南列為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省的建議》,但目前尚未得到批準。云南希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例如,加大對水電資源就地轉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東中部地區高載能產業向水電資源富集地區轉移等,以期“云電云用”,做大云南本地的電力市場蛋糕,為當地經濟貢獻作用。
這種思路和貴州等地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的思路基本一致。
“現在的電改試點,涉及電網、發電企業、用電大戶、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的博弈。”一位云南電力行業人士表示,省政府和用電大戶肯定希望電價降下來,因為高耗能產業成本中電價占了大部分;電網方面更多考慮的是保證經濟大省廣東的電力可靠供應;而發電企業自然希望自身效益第一。
“云南的問題有其特殊性,在特定情況下,問題突顯出來了。”中電聯參與調研的人士表示,“價格說是體改的事,體改說是價格的事,到底誰是因誰是果,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