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比任何時候更加自信地邁向未來10年,也以比任何時候更加清醒地面對自身存在的種種挑戰和問題。
過去35年間,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已遠超世界預期,也遠超自己的預期。中國經濟創造了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正走在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距離實現中國夢越來越接近,將成為對世界經濟發展貢獻越來越大的國家,成為使自己的人民越來越幸福的國家。那么,未來十年的中國將是怎樣一幅圖景呢?
中國未來10年既存在巨大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巨大挑戰和風險,但總的看,中國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幾億人進入城市將釋放出巨大消費需求,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進入質勝周期
中國將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更加舉足輕重,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將稍低于上個十年,但經濟發展的質量將大大提高,并將拉長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周期。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此目標計算,2010--2020年年均經濟增速為7.1%,基本與“十二五”規劃目標一致。按照7%的平均增長速度,屆時GDP總量將達到12.5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與世界一些國家經歷過高速發展期后經濟增速必然逐步下行一樣,中國經濟也將從持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速度,轉為中高速發展,但仍然是大國和重要經濟體中增長速度最高之一。在一個越來越大的經濟體量基礎上,盡管速度適度回落,但也不妨礙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
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中國將更加關注人民生活,將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的程度,而不僅僅是規模和速度。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標。
2012年中國人均GDP為6094美元,在世界排名為84位,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到2020年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22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1517美元。
中國消費成為增長主引擎
中國將成為全球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經濟將迎來消費帶動發展的黃金時期,國內消費需求將接過投資和出口的接力棒,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2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8%,六年來首次超過投資。世界銀行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經濟中投資占GDP的比例將由2011年的42%降至38%,消費占GDP的比例由56%增至60%。美國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迎來國內消費需求井噴的黃金時期。2020年中國的消費總量將達到美國的2/3,占世界消費總量的12%。
中國的新增消費已于2008年超過美國,并在2020年達到世界新增消費的20%。預計2020年中國新增消費大致為美國新增消費的兩倍。
中國將繼續出現新的消費增長點,例如服務消費、汽車消費、信息消費等。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新興信息消費快速增長。目前,我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居世界前列,城鎮家庭計算機普及率近90%,全國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84%,互聯網上網人數達到5.6億人,2012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1萬億元,電子商務銷售總值已超過8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電子商務銷售將超過20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快速發展,到2012年,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的目標基本實現,建立了世界上最大人群“人人都享有”的醫療保障制度。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有助于釋放居民消費需求,降低人們用儲蓄滿足生命周期中對未來支出的預期,這將使市場的潛在消費需求轉化為即期消費需求,即期消費需求轉化為持續消費需求,有利于形成以內需拉動為主要動力的經濟增長方式。
全球最大貿易和資本聚集地
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成為繼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優質要素組合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成為國際資本持續青睞的國度,并成為全球對外投資的大國。
未來10年,中國必然成為第一貿易大國。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70多個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在5年前,這個數字正是美國所具有的貿易優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指出,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左右的商品。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變化和全球貿易增速下降,我國出口結構變化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年均升值2%左右等因素,2013--2022年,我國出口年均增長9.4%,進口年均增長10.0%;貿易順差基本維持在250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中國正在成為對外投資大國,1979--2012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761億美元,1984--2012年,中國利用外資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2012年末,中國海外投資存量達到5319億美元,2013年中國海外投資量井噴式增長,躍升世界第三大投資國。預計中國未來5年對外投資將增加5000億美元。
據美國亞洲研究中心與基辛格中美關系研究所聯合發布報告預測,未來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達1萬億至2萬億美元。然而,與以往不同,中國對外投資不僅出于自身需要,還是陷入債務危機和經濟困境的發達國家的需要,亦是有需要資本的國家和地區的共同選擇。
中國已成為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也是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積極實踐者。迄今已同16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經貿合作機制,已經簽署和正在談判的有18個自由貿易區協定。同129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同96個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中國正在與美國、歐盟進行對外投資協議談判。
未來10年,中國將與世界上更多國家和地區建設自由貿易區,建立與周邊國家跨境經濟合作區,建立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雙向或多向投資無障礙區。
步入科技和人力資源強國
中國將成為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儲備的國家,未來10年將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中國已成為具有創新儲備能力和逐漸釋放創新能力的重要國家。2012年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到3850萬人,研發人員總數達109萬人,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12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年度已超過52萬件,超過排在第一位的美國。
中國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國家人才發展規劃、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科學和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等。按照這些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才資源總量將從現在的1.14億人增加到1.8億人,增長58%;中國國民受教育平均年限將達到10年,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3%,人才貢獻率達到35%。
可以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優質勞動力,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為了建立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中國正在努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能力。
創新發展的基礎是具有一流人才隊伍,培養人才的根本是提高教育能力。到2020年,中國毛入學率將達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中國將成為科技實力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家。
基本完成工業化進程
中國將繼續推進工業化進程,在成為制造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一位的基礎上,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工業化進入中后期或完成工業化進程。
目前我國已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201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總值達到23.52萬億元。目前在中國22類工業制成品中,17類位于世界第一位,225種商品制造能力居于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國制造業產值占世界比重達到19.8%,美國下降到19.4%,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
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將繼續加快,將基本實現工業化。中國將重點提高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水平,提高創造國際知名品牌的能力和企業國際競爭力,制造業綜合競爭力將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2013年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發布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評價,中國制造業競爭力排在第一位,該委員會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無論2013年還是5年后,中國仍將穩居全球第一位。節能環保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動力汽車等重點領域將有更快的發展。
到2020年,預計工業制成品出口額占全球出口總額的比重將達到17%--18%,在人均GDP達到工業化國家要求的基礎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R&D比重達到2.5%以上,與工業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實現工業化時的水平基本相當。根據中國《2000-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到2020年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全面融合,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顯著提高。
責任編輯: 曹吉生